分享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杏林春阳 2019-02-16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从鸡西滴道矿大半道道口往上走,坡度渐陡,大概十几分钟后就气喘吁吁了,在楼区和平房区的交界处右拐,便是一大片日伪时期日军修建的大片居住区,大概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因为滴道矿是最早的老煤矿,这片房子也从日军开始进驻这里便开始修建。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放眼望去,这片日本房规模真大,从道下一直延伸到高处山脚下,一趟房一趟房的排列,有的房子宽大,有的房子窄小,当年这些房子按日军级别分配,面积大的通常是两卧一厨一卫一储藏室,面积小的是一卧一厨一卫,卫生间和抽水马桶是标配。图为日本灰房旁又接了一间红砖房,对比明显,外墙挂着“重点文物,严禁破坏”红牌。几百户日本房几乎每家都有这个牌子。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当年在我们矿里修建的日本房被老百姓叫做“大房子”或者“灰房子”,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灰色墙面、灰瓦,虽然都是灰色墙面,也有差别,有的是红砖外抹水泥;有的则是直接用灰砖砌成,瓦都是带砂砾的水泥瓦。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门口的墙上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凹进去的储藏空间,带门。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我们跟随一位在日本房里住了将近60年的老奶奶走进日本房内部,右手边是朝南主卧,奶奶说她刚搬进来的时候,家里的大通炕就是这么老长,家里八口人睡一点儿不挤,宽大的窗台上可以放各种杂物,主要放暖瓶和茶缸子,窗台下是和它等长的暖气,后来都被改造没了,基本没有人家保留了。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进入厨房,有水槽,两个炉子,水槽比正常的要高一些,后来又走了七八家也都是这样,小日本的门都比较矮,是为他们身高量身定制的,不知道这个水槽为啥偏要比常规的要高,谁知道望告知。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这房子是大户型,两个房间可以睡人,厨房里居然也设置两个炉子,炉子都是原来的,跟其它日本房一样,采用高标号水泥和墨汁抹成,所以一直黑亮到现在,炉子也有差别,有一个灶眼的,两个的,双灶眼儿的一大一小。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图为另一家的水槽,下水直接通外面,因为埋得深,往下倒水时听不见水流声,而且80多年使用下来,从未堵塞,老奶奶说这里头其实有奥妙,小日本虽然坏,但做事儿不含糊,答案一会儿慢慢揭晓。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从外头看这房子的厚度,大概60多厘米,老奶奶说是“三个砖”的,这种厚度适合苦寒东北,冬暖夏凉,夏天的话,前后门对开穿堂风。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奶奶指着另一户人家的主卧说,这整面墙原来都是大炕,俺们搬进来没改之前基本上家家都是这样,墙围子外面新刷的漆剥落后,露出最早的红色。另外,沿着屋子外围一圈,有一米宽的地沟,上铺木板,掀开木板下去,一米来高,可以走人,也可以逃跑,只要熟悉地形,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去。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日本房内部基本都被改动过,除了最原始的炉子、水槽、窗户大小、卫生间依旧保留外,火炕、结构等多少经过改造,当时老百姓家里孩子多,有的人家直接把储藏室改成房间给孩子睡,或者在宽大的厨房里再隔出一间房来,再或者在房头多接出一间来。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比如这家就是,厨房太大,直接安个门,搭个小炕,进屋就上炕,多少也解决两三个人睡觉的问题。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这家的门好像经过改造了,因为日本房的正门通常是双道门,比较宽,但老奶奶说这个窗户没动过,之前就是这样,颜色也是蓝的,只是年头久了漏风,很多人家换了塑料门窗。

东北家乡遗留日伪灰房,80年仍住人,独立卫浴,揭秘下水为啥不堵

最后揭晓一下日本房排水系统的秘密,为啥下水道用80多年从不堵塞,有三点原因:一,下水管粗;二,家家窗户根儿下有个渗水井,先将污水排至此处,与房间高度有落差,排水快;三,再从渗水井往外排,还有一部分被土地吸收,这样可以保证用水时排水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