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二泉映月

 alayavijnana 2019-02-16

当年高考,英语很差,不及格。一个原因是始终记不住很多单词。其实我记忆力不算差,可以记住很多事,但始终记不住单词。另一个原因是听力不好。之所以听力不好,是因为当初大部分应该练习英语听力的时间都用去听音乐名曲了,国外诸如肖邦、贝多芬、李斯特、巴赫这些,中国也是一些经典名曲。那时候还是随身听,五十块到一百块一个,里面放磁带那种。对我来说,听那些曲子和老屋看书一样,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幸运。当然那个时代听乐曲,也是“好听而不求甚解”,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喜欢。

要说有什么用处,我觉得就是给心中放一剂药吧。那药效没有直接功能,但是可以让内心的念头更为纯粹。我觉得,其实音乐教育的目的如果是帮助孩子们“正心”的话,直接放引导孩子们听经典名曲即可,那些考级证书什么的太过功利。

所有那些乐曲中,我听的次数最多的是《献给爱丽丝》与《二泉映月》。贝多芬的音乐,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是人类情绪表达的一个巅峰。今天这里说说《二泉映月》。

有人说,《二泉映月》需要跪着听。这里的跪,并非双膝触地那种。实际上除了逢迎拍马屁的奴才贱骨头,没有谁真的喜欢跪的。这里的跪,指尊重。这里的尊重,是指内心中流露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实际上阿炳的一生和贝多芬或曹雪芹类似,看似凉薄。但《二泉映月》犹如《红楼梦》,值得所有人尊重。优秀的东西,总能无形之中勾起人们内心的尊重。

放在整个历史上看,整个二十世纪一百年内的中国音乐浩如烟海,但《二泉映月》是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我个人来说,每次听到《二泉映月》都会心弦颤栗。

当你被忽悠、遭遇困境、甚至绝望的时候,听《二泉映月》,会镇定。因为人间险恶与悲凉,并不会消失。因为乐曲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世间悲凉与险恶,但同时又升华为一种悲壮的氛围,让你觉得人生如此沉重、但并非不可以负重前行。

当你不被理解、面临抉择、需要做决断的时候,听《二泉映月》,会坚强。千万条道路存在千万种风险,但只需要往前走,总会留下属于你的足迹。

当你忘乎所以、内心中的情绪淹没头脑里的细胞时,听《二泉映月》,会平静。人生不过是起高楼又楼塌了的游戏,并不值得忘情去疯。你需要的,是寻找本心里的光明。犹如阳明先生临终时说的那句话,内心光明,方可无欲无惧红尘纷扰,勘破生死迷雾。

所谓人生修行,某种层面上就是负重前行。它看起来像一场沉重的苦役。但《二泉映月》把它演奏成一种厚重的生命轨迹。现实生活中的阿炳,看起来很“废”,但其心火不灭,执念存在,终于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二泉映月》就是他心中的光明,因此阿炳那很“废”的人生变得坚实而神圣。所有人,只要能把内心的光明释放出来,那么人生都会坚实而神圣。这或许就是人生意义所在吧。

那么《二泉映月》的魔力如何展现出来?至于艺术啥的,有很多专业的解释。

按照我的理解,就一个字,悲。

我知道有人会把它理解为悲苦、悲哀、悲伤、悲愤、悲壮这些。当然不同的内心有不同的解读,理解为这些也未尝不可。但我认为,阿炳这首曲子,恰好是悲而不苦、不哀、不伤、不愤、也不壮。

这个悲,还可以延伸到慈悲、悲天怜人这些救世情怀。

在我有限的人生中,从没有在别处感受到如此纯粹而赤裸裸地诠释这个“悲”字。

明月当空照,身在城市的车流霓虹之中,情绪拥堵时听《二泉映月》,用它的“悲”清洗一下缠绕在内心的“执念”上的杂质。

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