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炳

 公司总裁 2014-05-09

 许多人都听过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但对这首名曲的作者阿炳的关注度并不高。《辞海》对华彦钧(即“阿炳”)的介绍是“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和琵琶曲……”,评价是“其演奏风格清劲,表情深切,技法上有很大的创造性”。这个评价似乎偏低。阿炳不是一般意义的“表演艺术家”,实际上也是“作曲家”,突出其贡献为“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总觉欠妥。而且他的二胡曲以《二泉映月》最负盛名,也未加体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由于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阿炳生平

  阿炳(1893-1950):江苏无锡人,杰出的现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哀,他的父亲是无锡一所道观里的主持道士,和一位寡妇私通,而后便生下了他。后母亲因为封建礼教和道规清律被活活逼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不仅精通道教音律,而且擅长演奏许多民族乐器,如二胡、三弦、笛子等,尤以琵琶最精,人称“铁手琵琶”。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奏,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岁那年,双目相继失明,故称“瞎子阿炳”。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55岁卖艺途中被三轮车撞倒,琵琶和胡琴均毁。结束卖艺,绝弃音乐。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等人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阿炳57岁在无锡图书馆旁小屋仙去,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79年6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于1983年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现址。墓左前方有阿炳青铜雕像,高1.9米,重1吨,由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创作。李岚清写了一首诗概括了阿炳的一生:“阿炳乃一苦命人,自幼随父入道门;酷爱琴瑟学有成,不羁观规出雷尊;人贫眼瞎流锡城,二泉卖艺为生存;日出奇曲惊现世,名垂青史千古存。”(人民音乐,2007(3))

  《二泉映月》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阿炳的这首“依心曲”就是响誉全球的名曲《二泉映月》。然而这首名曲和泉水以及明月并无太大关联,这是阿炳在1950年接受录音时起的,这个曲名引起许多人的质疑。

  《二泉映月》以一声长叹开头。人称这是人类之叹,像初生婴儿的哭声。你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免要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叹惜!这一声长叹是超人之叹,亦是常人之叹。为什么叹?下面的第一主题就演释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岖的山谷中呜咽地奔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股在山谷奔突的泉水,曲折而艰难。

  第二乐章是对生命的颂歌。这个颂歌用稍有变化的音符重复6次,反复咏叹歌吟,其意是生命如此艰辛、生命如此可爱、生命如此多变。生命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怎么艰辛苦难也让他发光焕彩。在咏叹歌吟的音节中时时跳跃着显示清风明月、流水飘花的美艳篇章,展示着大自然的华美。美丽的大自然既能抚慰受苦的心灵,又能激励人向上。

  当年,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等人到无锡用当时罕见的进口的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音。据说当时阿炳已放弃了演奏。杨先生立即借来二胡和琵琶,好言相劝,最后阿炳终于同意演奏。由于久未练习,于是他要求先练几天。几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包括《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但后来由于担心录音钢丝不够用,《三六》(即《梅花三弄》)被删去了。回去一播放,阿炳马上成了新闻人物。录音后的第23天,阿炳在无锡的一个音乐会上演奏。这样的登台演出,是阿炳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第二年,当两位专家再拜访他时,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响。《二泉映月》录制后,在当时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领导工作的吕骥等同志的支持下,1951年被制成唱片出版,轰动了全国;1954年,《阿炳曲集》也得以出版。1985年在美国被灌成唱片,成了流行全美的十首中国乐曲中的榜首歌曲。日本指挥家、波士顿交响乐队首席指挥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去听!并顺势要跪下,中央音乐学院终生院长赵讽先生扶他起来之后,他又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对此,《朝日新闻》发表了《小泽先生感动的泪》。

  人称艺术作为一种心灵的自由创造,真善美便成了它的骨架。《二泉映月》要跪着听,《梁祝》要哭着听,《命运交响曲》要笑着听。因为它们体现着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阿炳音乐作品
 
  据说,瞎子阿炳一生创作、改编的乐曲有六百余首(一说七百余首)之多,但留存下来的只有六首。 除《二泉映月》之外还有:

       《听松》:
塑造了一个生活中强盛者的形象。乐曲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率领义勇军士进行抗战的故事。阿炳在此曲中间寄托着抗战胜利的心情。乐曲个性鲜明坚强,引子气魄阔大,一、二、三段都满含着不平凡的情调和结构,成功地抒写了奋斗的勇气和胜利的把握。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

       《寒春风曲》:
塑造了一个挣扎者的形象。这是阿炳又一首二胡曲子。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寒冷的风,从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的唉叹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大浪淘沙》:
塑造了一个搏击者的形象。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加进了琵琶的技术的。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乐曲结构紧凑,共分三段,音乐情绪从原来的深沉忧怨发展到活泼有力,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

       《龙船》:
塑造了一个胜利者的形象。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中琵琶的弹奏是模仿端午节民间比赛龙船时,龙船上的锣鼓声与歌唱声。开头是模鼓,中间为好戏段,每段是一个民歌或一段器乐曲调,各段之间,又夹进模仿锣鼓的部分。

       《昭君出塞》:
塑造了一个前进者的形象。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作为天才作曲家的华彦钧不是只能谱哀惋缠绵悱恻的“文曲”,他的《听松》是描绘、颂扬气壮山河的岳飞的,其曲悲壮昂扬,是颇富阳刚之气的“武曲”,亦名《听宋》。《大浪淘沙》的琵琶曲则演释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是真正的豪放曲。

  想当年,阿炳无奈地徘徊在无锡街头,身着打满补丁的脏旧长袍,戴着产于清朝的小墨镜,背着陈旧的琵琶,手中拿着二胡,在他妻子的搀扶下,以自己天籁之音,游荡在无锡的大街小巷。或许人们都把他看做卖艺的市井乐人,有几个认为阿炳是一位天才音乐家?

  人们对天长问:为什么让阿炳这样的天才音乐家,变成了瞎子,让他在生前受尽人间的痛苦,却让他向人类奉献出最美的曲子?为什么只抢救阿炳的六首乐曲,而让众多的神妙的旋律永远消失在茫茫时空?

  《二泉映月》研究

  音调来源 

  《二泉映月》的音调来源有“滩簧说”、“民间小调说”、“道乐说”等等。其实,不论是从《二泉映月》音调来源的多方考证,还是从探究阿炳技艺的深远渊源,都说明了阿炳超越了家传师承的樊篱,不固守一家一派狭隘的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与创新。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也许是从道家学来的吧,也许是从僧家学来的吧,也许是从街上听来的吧,几十年来我听见了什么使我喜爱的音乐,不问教的是谁,我都跟他学;教过我一曲两曲的人太多了,连我自己都无法记得。这些似是而非、暗含玄机的话发人深思。阿炳听到、学到的所有音乐都化入了他的心中,但他奏出的又决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首。正是有这样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融会贯通的化解能力,才造就了天才的阿炳,绝世的《二泉映月》,同时也给21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以深刻的启示。

  标题性音乐

  此曲阿炳最初想叫《二泉印月》,后改为“二泉映月”。随着中外学者对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的日趋全面、深入,以王震亚、贺绿汀等一大批专家,都发表相当数量的文论阐明了对此问题相对统一的看法。如王震亚早在1964年就指出阿炳所有的二胡曲都看不出标题与乐曲本身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贺绿汀在“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回顾 ”(解放日报1979年9月6日)中也提出:《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和他的音乐是相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身世。”此外还有人说《二泉映月》既没有“泉”也没有“月”。至今,音乐学界基本上对该曲表现内容的理解已由当初的“纯写景之作”转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进而为“写意性的非标题音乐。”在这一点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体现的既是学术与思想文化上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

  阿炳与贝多芬

  贝多芬与阿炳,西方与东方,交响乐与二胡曲,失聪和失明。两位世界乐坛上或许最伟大的残疾人,他们都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尽管贝多芬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天才,但他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快的音乐家,他只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且这种自我中心常常演变为狂妄和自大,使人们感到不快;即使在他的作品中,也存在这种倾向。然而,这从不妨碍人们对他的精神和作品大加赞赏。 除了个人主义之外,贝多芬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英雄主义。其实,英雄主义应该算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变奏。贝多芬与阿炳都不在自己的音乐中诉说自身的苦难、悲哀或不平,如柴可夫斯基或舒曼那样。生活确实铸造了贝多芬、铸造了阿炳。但他们的音乐都是情感的超越升华,是更超然更抽象更普遍的人类情感、社会情感、宇宙情感,而不是他们个人的狭隘的情感。从这点说,阿炳的韵是怆苍凉而平和的,他并不呼天抢地要死要活,却以其博大的涵盖面获得了永恒的价值。但两人终究不同。贝多芬是专业作曲家。阿炳是民间艺人。

  阿炳与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民族音乐家,江苏江阴人,刘半农之弟。他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15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代表作品有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和琵琶曲《歌舞行》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沨在评价阿炳的音乐道路时说:“在民族音乐的范围内,应该提出两个伟大的名字,那就是刘天华和华彦钧。前者是在文人音乐的基础,寻找一条创作民族音乐的道路;后者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创作民族音乐的道路。”华彦钧与刘天华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因此,在现代音乐史上,常把他们相提并论。但他们有着明显不同的艺术道路。有研究者认为,很难给他们排座次、定交椅。不过,从研究不可掩盖地向人们显现:华彦钧的创作倾向比刘天华的创作倾向,更具积极意义。有人说,刘天华先生的音乐,是属于内向型的,带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因此,在大众的普及面来说,他不同于阿炳先生的音乐层面,尤其是在与普通的劳动大众直接的沟通上。阿炳的艺术道路是由道教音乐走向民间并在创作思想上深受道教的影响,而刘天华是佛教音乐走向学府并深受佛教的影响。从而构成了演奏技术上的两个流派、创作技术中的两个体系。

  《二泉映月》的改编曲作为一首经典的乐曲,《二泉映月》被改编为多种乐器、多种形式的音乐品种、在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1996年发行的“国乐大师CD专辑(华彦钧)”中收录的就有多首:彭修文改编的民乐队与二胡《二泉映月》(1980,王国潼),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1984,中央交响乐团),何占豪、丁芷诺改编的弦乐合奏、小提琴领奏《二泉映月》(1959年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乐队),储望华改编的同名钢琴独奏曲(1972年初创,1977年定稿),高韶青编配的二胡与电子琴《二泉映月》此外还有同名的二胡与合唱以及孟庆云根据其主旋律改编创作民族声乐曲的《二泉吟》。

  阿炳拉的版本是“无谱本”,孤零零的一把二胡。现在我们听到的却越来越不“单调”:有加上扬琴的,有弦乐四重奏,有弦乐队,有二胡与大民乐队,有交响乐队等等。而有人却只喜欢阿炳本人拉的一把孤零零的二胡,认为“原曲透出的凄凉、悲愤,超过了任何改编版”。为什么? 认为只有阿炳拉的才是“阿炳”,其他的都是“阿炳的曲调”而不是“阿炳”。

  阿炳给世人留下绝响,也给我们留下迷茫而沉重的思考。对阿炳这样一个终身生活在一个狭小天地、没有受过现代专业化音乐教育的盲人却能够创造出诸如《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这样的经典之作?李岚清认为是“阿炳音乐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与其他有造诣的音乐家一样,是天赋加勤奋学习的结果。”这令我们当今的专业音乐创作、专业音乐教育的得与失做进一步的反思。“阿炳现象”对当代乃至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又具有怎样的启示?

  阿炳不仅演奏乐器,而且还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阿炳有“三绝”,即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他经常通过歌唱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阿炳甚至敢与地主、军阀、汉奸叫板。但他是染上恶习的天才民间艺人。许多人不主张单纯从个人道德去批判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比较人性化地提出应将阿炳视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应原谅他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不检点行为,理解作为一个天才音乐家孤独而倔傲的心理,联系到当时旧社会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能以这样的史学观、美学观对这位艺人作出实事求是的价值评判,是并不容易的。最近不是也有人在谴责平民诗人白居易寻花追欢吗?

  阿炳与凄楚伴随一生,即使在他墓前的阿炳的铜像,他的歪戴着墨镜模糊的双目也羞于正面示人,只是罕见地以背部对着来客。阿炳又是幸运的,他重新回到天国父亲身边以前,能够让千千万万的人听到天籁般的琴声。后人将他与作曲家贝多芬相提并论,这是阿炳未曾梦想过的荣耀。

  《二泉映月》是东方的《生命交响乐》,它那美妙而不朽的旋律将永世在人间流传。

 07年7月26日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