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骨与龙齿

 爱中医2 2019-02-16
闲思龙骨与龙齿
原创: 半夏秋时 昌平传统中医工作室 3天前
闲思龙骨与龙齿

 

龙骨、龙齿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自《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是书将龙齿附于龙骨条下。龙骨入方使用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闻名于世,涉医者几乎无所不知,“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实践以之治疗惊悸、失眠、异常汗出、尿频、崩漏等等颇多报道。龙齿入方则多用于安神定志,常常与茯苓、远志、琥珀、菖蒲等配伍使用。

 

龙,为古代神话产物,为鳞虫之长,龙图腾首先被伏羲氏部落所崇拜,是华夏汉族的精神图腾。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力具有恐惧心理,把自然现象神灵化,祈求它赐福免祸,因此“龙”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含有迷信色彩。在我国先秦奇书《山海经》中就有“龙骨”一词,可见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此有一定的认知。署名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地理志》:“河中府土贡龙骨”“太原府土贡龙骨”。北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载:“鬻龙骨”篇载“有鬻龙骨叟,与孙儿辈将龙骨齿角、头脊之类凡数担,至暮货之,亦尽。”元代脱脱等撰《金史·地理志》:“太兴府产白龙骨”。古代文学作品里,对龙骨的记载亦不少见。在古时,想必人们是无法断定这类骨骼化石是哺乳动物还是非哺乳动物之化石的。古代对基质的不清不明,并非笔者空穴来风,由陶弘景的记载可窥一斑,《名医别录》“龙齿”条载:“生晋地及太山岩水岸土穴石中,死龙处”。对于基质来源不明,《本草衍义》则有明确记载:“诸家之说,纷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终是臆度。”继而讲:“西京颖阳县民家,忽崖坏,得龙骨一副,肢体头角悉具,不知其蜕也,其毙也。”然终究未明何物。推而言之,古时入药所用之“龙骨”“龙齿”不排除包括大型非哺乳动物诸如卵生动物恐龙的化石来入药的,更何况恐龙之形状更类似于人们想象中的“龙”,大胆推测,或许“龙骨”之名正是来自恐龙化石。

 

对于基质相同的药物,因部位不同,其药效有别,这是中医的一个普遍规律。详参“龙骨”“龙齿”似乎并非完美之措,笔者此言亦非信口之辞。再以《名医别录》为例,其载有龙齿、龙角之别:“龙齿,主治小儿五惊,十二痫,身热不可近人,大人骨间寒热,又杀蛊毒。角,主治惊痫瘛疭,身热如火,腹中坚及热泄。”唐代官修《新修本草》载有“龙骨”“龙齿”“龙角”。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骨齿医家常用,角亦稀使。惟深师五邪丸用龙角,又云无角用齿。<千金方>治心,有兼用龙齿、龙齿角者。韦丹疗心热风痫,取烂龙角浓研取汁,食上服二大合,日再。然则龙角有烂者,此物大抵世所稀有。”以苏颂所载“此物大抵世所稀有”或许是龙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因由吧。以世之所载,亘古自今,毫无一医对龙骨、龙齿之效用之别持异议或疑问者。作为化石,历经万年,其骨骼及牙齿的功效区别究竟大小几何呢?人们似乎只是茫然随从,真相却从未所知。如确有如此差异,推演之,不同动物骨骼化石之间亦应该存在区别吧?雌雄动物骨骼化石之间也应该存在区别吧?又,地质学者根据生物进化的规律特别是动物进化的规律把地史分为五个大时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不同时代的动物骨骼化石是不是也应该存在功效强弱甚至无的区别呢?这些“想当然”应该也是必然存在的吧?此,或为莽昧之说,倘若为世人所讥,且做一笑谈罢了。

 

从《神农本草经》开始,走过《唐本草》,及至当今《药典》不再收录,种种原因,也许龙骨会逐渐退出中药的舞台,正如古代的“龙角”。



姑且妄言之,君且闲听之。

 

附录:

 

龙骨,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

龙齿,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牙齿的化石。

两者同源异物,一为骨骼化石,一为牙齿化石。

 

对于龙骨与龙齿的功效,诸家本草所见基本一致。

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健忘,惊痫癫狂,肝阳头晕目眩,高热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久泻久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瘙痒。

龙齿,甘、涩,凉。归心、肝经。镇惊安神。用于心悸怔忡,惊痫癫狂,失眠多梦,身热心烦。

龙齿的治疗范围远不及龙骨涉及更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