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子进化论

 RK588 2019-02-17

    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照面饰容必不可少的用具。远古时代,人类取水为镜,当人类从水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内心肯定无比的惊讶。自此,人类开始从表到里认识自己,并认识他者和万物。

       相传,世界上最早的镜子竟是古代最丑陋的女子用石头做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丑女,比如黄帝次妃嫫母、东汉隐士梁鸿之妻孟光、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王后钟离春、东晋吏部郎许允之妻阮氏。嫫母是中原南部的苗族后裔,相貌极丑,但品行良德,为人贤淑。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说她“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黄帝“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故娶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任妻室。那时,人们以水为镜,站在水边梳洗打扮。嫫母自知貌丑,很少去水边。有一次,嫫母上山挖石块,在阳光下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闪光的石片,她捡起石片一看,竟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模样。她把石片表面反复打磨光滑,可以清晰地看轻自己的容貌,每日用来梳理妆容。后来黄帝得知她制作镜子一事,不但没有责怪她,还命人制作了许多类似的石片,人类从此开始了使用镜子的漫长历史。古书《物原》上记载是“轩辕作镜”,不过《轩辕内传》这本书上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毕竟,可用来做镜子的奇石较为罕见,古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始用瓦盆制作镜子。《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甲骨文或者西周的金文里面的“监”字有一个人,突出了他的眼睛。下面有一个皿,就是一个器物在下头,那个人是眼睛朝下看着这个皿这个器物里面。据考古发现,早的铜镜是4000多年前齐家文化时代的,它的历史比青铜时代还要早。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铜镜是王室贵族的专用器具,平民百姓无缘享用。开始铸造铜鉴后,虽然瓦鉴依然通行,但表达镜子意思的“监”演变成了“鉴”字。秦汉以后,制作镜子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在古代,镜子的背面常饰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铭文,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息息相关,它们不仅表达着中华文明的华彩乐章,更让人民照亮了流淌在自己身上的文化血脉。

       古人制镜,讲究匠心之美。古代铸镜多采用“范铸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冷却后取出毛坯,经清理、打磨加工后,表面涂锡汞即为青铜镜成品。古镜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长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带手柄的。圆在中国古代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在汉语中团圆、圆满是祥和的词语。铜镜光亮的一面为镜面,反面中央设钮以穿绦带便于手执使用。镜背素面外,大多数铸有图案和铭文,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古代青铜称“金”,比较珍贵,制造铜镜通常是将纯红铜和锡、或铅或锌合金(即青铜)铸制。据《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古时候工匠们通过千百次的实验,已能熟练把握金属的硬度和韧度、光亮度以及工具不同部位各自的特殊要求,按需制作,表现了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制好的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梦粱录》记载:“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者,便可唤之。”与现今磨刀工相似。据沈从文考证,一开始是用细细的毛呢使劲摩擦,使镜面产生反光。西汉以后,磨治铜镜是用水银和锡粉调和而成的研磨粉,由于水银与锡粉都有毒,弄不好粉尘就往磨镜人的鼻孔里钻,也非易事。

《贵妃出浴》王叔晖|1912—1985

      古镜之美,体现在它的历史之美。一面古镜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或中国故事的绣像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故事,会活脱脱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如唐代螺钿高士隐逸弹阮镜,讲述了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唐代金壳狩猎纹菱花镜,生动地再现了唐时贵族出猎山林间追逐野兽的场景;唐代减地竹林七贤浅浮雕镜,记录了这些号称隐逸山林却又偏好议论时政、放荡不羁的落魄文人形象;唐代长安街市八出菱花镜,表现了长安城当年的繁华和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战国六博棋盘镜,就是一个博局局盘,迄今已知的博局局盘就两个,它还兼具了证史的作用;唐代海兽葡萄双孔雀镜,让我们领略了来自西域的异国风情。我们在这些古镜背后,看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晓妆图》王叔晖|1938年作

       古镜之美,在于它具有故事之美。镜子从来就不只是镜子,它照见自己、照见情感,也照见人心。相传,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珍藏了一面秦镜,它有一种奇异之处,若从对面来照镜子,里面则映出人的倒影,如果以手抚胸,就能照见体内的五脏六腑,影象毫纤可见。传说包青天有一面阴阳镜,“开封府,宝镜照,是人是鬼见分晓。阎罗殿,黑老包,贪官污吏不轻饶。”古时候府台衙门公堂之上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就是以表官员断案公正、执法严明、为官清廉。在王度的《古镜记》里,记述了他曾得到一面古镜,能镇妖辟邪,先后照出狐、蛇、龟、猿、蛟所化之精怪,并消除了瘟疫。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照妖镜”。使用“照妖镜”已成一种风俗,至今仍有许多人在门楣或窗户上挂着它,人们相信这面镜子能驱妖辟邪,保佑住宅平安。古镜还是男女的信物。有的背面铸着“长相思,毋相忘”的字样。我们熟知的南朝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与丈夫太子舍人徐德言“破镜重圆”的故事,就是以半面铜镜为信物。在古人眼里,镜子还能照出人们的内心。《红楼梦》中有“风月宝鉴”,贪恋王熙凤美色的贾瑞,病入膏肓之际仍心存淫念,最终丢了性命。由此可见,人唯有借助外物,方能看清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