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蕴含的大智慧

 人老颠东 2019-02-17

中医是我们华夏圣贤传下的大智慧。我们学习中医,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些大智慧。那么,中医里蕴含着哪些大智慧呢?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所以天地规律不但影响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亦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心理、精神,包括命运。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就是谈这个道理的。作为一名中医人,学习并掌握五运六气还是非常必要的。我自己体会,五运六气理论可以完美地应用于临床,对于一些久年慢性病症,包括肿瘤,五运六气理论几乎完全符合。





天地合精,命之曰人


天地气机升降浮沉,给了我们精气神。精气神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精气神足则人不病,弱则必然生病。因此说,不管养生还是治病,都要从精气神上下功夫。精气神就是我们的正气。《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的体会是,中医善治大病,因为中医擅长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即是恢复病人的精气神。所谓祛邪,即是借精气神以祛除侵入人体的邪气。精气神是本,邪气是标。




人之心与天地相合,

人能行善助生,即能内应天地之德

先贤有谓:“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内经》指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心能主神明是生命的根本,若没有神明,人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其二,人的神明是跟天地相沟通的,是跟天地的阴阳之道相契合的。

再者,天地之大德曰生。

所以说,人心当以善、以仁为念,顾护万类生命,则能与天地之大德相合。作为中医人,更要有善念和慈悲心,《大医精诚》,感通天地。




中医强调:正能胜邪 


中医治病,即充分发挥人体所蕴含的正能量来保持并恢复健康。西医所讲的自愈力,在中医看来,相当于中医的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经络疏通、气血畅和的状态。中医的“中”,即包含平衡、调和、和谐之意。




中医主张心向内求,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强调医生与病人都当内求。在医生则提升自己的修养,以德为先,德为本,术为标;在病人当自我修养身心,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比如,中医治疗大病时,除依赖医疗手段外,还要求病人要保持快乐、感恩、慈悲、乐观、积极等情绪,这样有助于大病康复。这个理念即是病人内求己心。事实证明:越是内求,越会快乐;越是外求,越是痛苦。




中医治病之所以高明,

在于不拘泥于疾病的局部,

而是调和整体的平衡


比如,我在临床上治头痛常针太冲或足三里,针入痛去,病人叹为神奇,其实即是整体观念的应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固然有效,终不如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更显高明。我体会到,越是治疗大病重病疑难病症,越是需要整体辨证。相反,越是拘泥于西医的病名,越是思路上缩手缩脚,其疗效差。



中医认为,

真正的长寿并非源于药物,

而于源于自我的保养。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顺应四时,长有天命。正如庄子所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些都不是药物或医疗能干预的,真正的长生只能依赖我们自己努力。




以养为主,以治为辅


重视“治未病”,而不是强调治已病。未病先防,远胜过已病再治。《内经》的前几篇一直强调的就是“治未病”思想。这个思想对于当前各种慢性病症高发极有指导意义。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欲要学习中医,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医人若能深悟以上八条,我相信,一定可以抓住中医的“神”。守神不移,假以时日,定能成就明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