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欣赏豪放词,你不能不读的三首扛鼎之作

 立恒语文 2019-05-14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三首词均是宋代词坛上耀人眼目的扛鼎之作,三位词人也是宋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千百年来,赏析这三首词的文字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数。三首词从题材看,均为怀古词,这里,笔者就从这个角度入手谈谈三首词四个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所抒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词借赤壁古战场和周瑜火烧赤壁的故事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时的登临之作。王安石在宋代不仅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因此,当他踏上金陵这个六朝古都时,面对北宋当时积弱不振的社会政治局面,自然就想到了朝代的兴亡、国家的命运。他把自己的这种忧虑借《桂枝香》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形象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出来,显得大气磅礴而又韵味绵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晚年被起用为镇江知府时的作品。辛弃疾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被朝廷想起并起用,是和当时朝廷的主战派人物韩侂胄密切关联在一起的。韩侂胄当时掌握着朝廷大权,他想通过伐金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所以,在辛弃疾被朝廷罢职闲居20多年后,韩侂胄因为上边的那个原因想到了辛弃疾并起用了他。可是,辛弃疾到临安后,发现了韩侂胄的这种企图,加上他对临安小朝廷依然沉浸在纸醉金迷中的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感到伐金无望,于是,就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千古名作来抒发时无英雄的感慨,来抒发自己不能真正被重用的愤激之情。

二、所用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通过借古抒怀的手法来表达词人的感情的。词的上阙先描绘赤壁古战场,下阙写赤壁大战的英雄周瑜,一境一人,古事古人,把词人的壮志真切形象的抒发了出来。《桂枝香·金陵怀古》主要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来抒词人对北宋王朝积弱不振的社会政治局面的担忧。上阙写登临远望所看到的景象,是实写;下阙先写金陵往日的繁华,再写今日的凋敝,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现了辛词一贯的特点,这就是用典。全词一口气用了5个典故,从而把词人的感叹之情、愤激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慷慨激悲壮。

三、结构特色

苏词上阙以写景为主,下阙以写人抒情为主。上阙的写景为下阙写周瑜、抒情感作了充分的铺垫,使上下两半阙读起来有浑然一体的感觉。王词上阙尽情描绘登高所见之秋景,为下阙怀古张本。下阙先写六朝繁华,继写陈朝灭亡,最后再写今日依然回荡着的亡国之音,读来令人警醒。辛词上下阕连用五个典故,使全词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显得紧凑严密,浑然天成。

词作风格

三首词笼统地来看,均为豪壮之作。但细细品味,各有其独到之处。苏词于豪放中见洒脱自然,有浑然天成之感;王词于豪放中有清俊通脱之气,显得大气磅礴,高瞻远瞩;辛词于豪放中显雄视千古之英气,有沉郁顿挫之风骨。

现代文学理论界有一句名言:文学即人。这一点,通过前边我们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作为一个大写的文学家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情怀和政治担当的最好体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辛弃疾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雄心壮志和伟岸胸怀的反映。

总之,三首词作,虽个性各异,但都能将个人荣辱融入国家前途命运之中,俱写得壮怀激烈,大气磅礴,千年之下读之,仍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实乃旷古未有之杰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