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π无垠

 老沈阅览 2019-02-17
            詹克明

   “周三径一”(俗称“古律”)是指“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粗略比值。它通用于秦汉以前(古巴比伦、古印度也是这样用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已有记载。真正将圆周率建立在精确几何学基础上的是阿基米德,他在论文《圆的度量》中严格证明了——圆周率小于22∕7而大于223∕71。这是学界第一次用“上、下界”的方法来界定圆周率的值。

   在数学上,这个周长与直径的严格比值却是一个足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不可穷尽的圆周率π值3.1415926535897……在1999年就已计算到小数点后

   2000多亿位了(如果将其打印在A4复印纸上,若每一页印2万字,摞起来将会有五六百米高)。无限的π值神龙见首不见尾,永远不可穷尽,对其崇拜至极的人们为此还专门设立了“π节”——取其前3位数字3.14,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庆祝圆周率π的特别节日。只有虚幻的π才具有如此之“神性”,值得人们顶礼膜拜。

  在现实世界中,无穷位数的π乃是数学家从所有具象的“圆”中抽象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游离于任何圆形物体之外的独立存在,又是普遍寓于任何圆形实体的无处不在。

   绝对真实的π是一种不依赖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但是在现实物质世界中,你在哪一个“圆”里都测量不到这样无限精确的圆周率。既然无穷无尽的π值在客观“物质世界”里无可寻觅,那它就只能虚幻地存在于客观“精神世界”之中。这种“客观精神”的存在既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绝对存在,又是一种不生不灭、无减无增、无穷无尽的永恒存在。

   π还应该是一种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独立存在。并不是因为“有了人类,有了主观意识,有了几何学计算才有了圆周率”。应该说,在宇宙中,圆周率的“客观存在”乃是天经地义的,它与人类的是否存在并无因果联系。哪怕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就已经存在;而且即使人类灭绝了,地球毁灭了,太阳熄灭了,圆周率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又会在宇宙的其他时空中起到它不可予夺的作用。

   无穷无尽的π绝对严格,每一个数字都不可撼动。哪怕是在小数点之后第1000亿位都不允许你随便更动一个数字。它绝对精确,哪怕你计算到1亿亿亿位,它也仍然只是一个粗劣的近似。

   正是数学家对π锲而不舍的追问,使我原本根深蒂固关于物质世界的观念被凿穿了一个孔洞,透过这个“墙洞”让我窥视到了另一个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客观精神世界”。於戏!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无穷无尽的π正处在灯火阑珊的客观精神世界之中。

   绝对真实的π只存在于不可抵达的彼岸之中。彼岸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在涉及圆周率应用时,你若是按照“周三径一”只取有限的个位数字“1”,或是截取包括小数点在内的5位数字“3.1416”,那么你就是身居“此岸”。倘若你放眼无限,关注一个不可穷尽的π,那你就是在遥望“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