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梅花是知己/朵 拉

 youxianlaozhe 2019-02-17

  学中国画从画梅开始。

  当时不知道梅花的绽放是拉开春季序幕的姿势,更不晓得梅是花中四君子之首。

  老师一边在宣纸上拉线条,一边教导:“一笔,要挺直,从上往下,又从下往上,都要一笔挺直,中间不许停顿,不许歪斜,还有,记得呀,用中锋,一定要中锋。”老师坐着,手在勾勒线条,他却如如不动,连腰也是挺直的。“这是为画梅花的枝幹而作的準备。”

  中国画很奇怪,看着非常容易,老师不过就那样两三下,这边用毛笔蘸墨,拉几根线条,另一枝毛笔加水点开了曙红色,笔尖再沾少许牡丹红,随意在梅枝梅幹周边劃几个红圈,点染几下红色,空的地方再用深浅不一的墨,涂一颗浓淡相间的石头,梅花配石头的一幅图就出来了。稍吃惊地眨几下眼睛,老师笔下已经让石头上站着两隻小鸟。

  “这就是一幅完整的图画。”老师说着,落款《喜上梅梢》。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那是两隻喜鹊”。

  中国画,不仅只是用毛笔、宣纸、水和墨呈现出来的一幅图画,而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递一个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倘若不了解中国文化,对“走进”中国画具一定的障碍。

  缺乏中华文化薰陶,在海外画中国画,存在着天一样阔,海一样深的距离。

  为什麼从画梅开始?为什麼梅花之后,接下去的是兰、竹、菊?这四种花怎麼会称“花中四君子”?这些都来自文化根源,并非老师说了算。假如要画梅,那每天不停画一朵梅,画一百天,熟能生巧,活灵活现的梅花便生长在宣纸上。但那表现的是花的形象,等於在做一种技术活,乃匠人行为,不是真正画家的终极追求。

  中国画裏蕴涵着意蕴深刻的中华文化。学画不只是手上画画的功夫,而要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以读书为基础,方有可能进入中国画的艺术天地。

  梅花是冬天开的花,在寒风凛冽凉飕飕的季节绽开的花,似乎应该带有寥落萧寂的姿态,可是画家们纷纷把冬日开花的梅,画成一片喜气洋洋的模样。春节期间更把冬天的梅盛放在家中的墙上。因梅有五瓣,形状涵有“梅开五福”之意,代表“长寿、富裕、幸福、顺利和健康”。又有说是“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老师题的《喜上梅梢》,也有人冠上《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等祝福语。

  寓意吉祥的梅花,盛开季节正是春节来临。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其实不只是梅,许多特殊涵义的鲜花水果等等因喜气充盈,都叫画家选来当主角,和梅花一起出现在画中,题款时往往写上《岁朝清供图》。

  清光绪乙未(一八九五)冬月,苏州怡园画社的九位画家在顾鹤逸的花园裏合作一幅《岁朝图》,由吴昌硕长题。一九四七年,苏州又有十六位画家受邀到紫罗兰庵,一起合作一幅《岁朝图》大中堂。后来的每一年春节,园主都把此幅《岁朝图》挂上,并在左右两侧悬陈曼生写的对联“每行吉祥事,常生欢喜心”相配。

  春节时喜欢挂《清供图》的不只是苏州人,所有对人生有嚮往和期盼的人,都爱把自己对来年的希望挂起来,渴盼愿望成真。水墨书画是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人爱用瓶梅和柿子入画,花瓶含有平安的意思,一看就明白这画的是《梅开五福事事如意》。画中有几颗枣子和数朵牡丹,表示《早生贵子富贵花开》(牡丹花又叫富贵花)。也有画裏头以花瓣白如玉,中间金黄色杯样的水仙,植於盆裏,象征《金玉满堂》,再加上几颗谐音为大吉,颜色又甚为讨喜的金黄橘子,带有《大吉大利》的隐喻。竹子取《竹报平安》之意,又名“香椽”的佛手柑,取“椽”和“圆”同音,有圆满的意思。菖蒲花,形似剑,有辟邪功能,挂上墙可驱魔辟邪。寿桃表示长寿,石榴是多子多孙的吉兆,也有人把春联、鞭炮、花盆、花篮以及盆景等都入了画,图个热闹。春节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节日,偏偏画家却爱《岁朝清供》。尤其明清两代的画家最喜欢画《岁朝清供图》。任伯年和吴昌硕每一年岁末都会来几幅《岁朝清供图》。吴昌硕画《岁朝清供图》时还题字自喻:“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寒冷的冬日彷彿因为有图画裏清供的吉祥物而增添了暖意。

  华人过年喜欢热闹,画家写《清供图》看重的还是一个“清”字,文人认为,春节越喧嚣,越需要一点清淡的东西来洗一洗心。汪曾祺说过“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在这画裏头显露的是单纯樸素和宁静充实的美。

  中国画传达一种如何於平淡中寻找意趣的哲思,这份耐人寻味不光是画,而是反璞归真,超然旷达的生活。

  生活时时有叫人叹息的事,因此更需要到书画裏呼吸新鲜空气。阅读时看见有人为生活折腰,却也有人坚持高洁风骨。鲁迅先生以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鲁迅的文章句子深具嘲讽,尖利时甚至让人受不了,忍不住骂他刻薄成性,但他骂人归骂人,对中国还是充满希望的。他有一个印章“只有梅花是知己”,从印章裏看见尖酸地咬文嚼字的鲁迅对梅花的爱与深情。

  还有更痴情的宋代高人林和靖,为了种梅花,独住孤山上,一辈子不下山。单身不婚的林和靖以爱梅如妻,爱鹤如子著名。他有咏梅名句叫人沉吟至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无数画梅画家不问自取借来题款。有些句子用着用着,会变得滥和烂,但这暗香浮动了一千多年的梅花,到今天依然香味不散。

  原以为梅痴是林和靖,不久前在网上“遇见”广东丰顺人丁日昌,他是清朝道光年的秀才,后来成了洋务运动的主角,这位政治人物特别喜欢黄庭坚和苏东坡的书法,曾写一对联“四海论交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虽然找不到任何有关他爱梅的资料,但这联句裏对梅之爱,恐怕不只是浮露於表面上轻浅的爱,真正隐在背后的是他对傲雪凌霜,坚贞清高的梅花的崇敬和讚扬。

  跟随老师学画梅花,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梅,在书上见明朝徐渭画梅题“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崇尚自然法则的徐渭画梅率意随兴,自由自在,把自己洒脱不羁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我相信人在中国的他,肯定看过自然界裏的梅花。我的朋友都说“你画梅也是信手拈来呀!”就算我是,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热带的南洋地,哪有什麼地方可以种梅花的呢?

  不曾见过梅,却爱画梅。只能徒然羨慕张大千,他迷恋梅花的程度被人称“现代梅痴”,即使旅居美国也将自己居所的花园种满了梅花。梅在他笔下,无论雄健老辣或清雅秀丽,都传递出梅花的高雅洁淨神韵和孤芳耐寒精神。

  还有自创“关梅”的关山月,他画的梅花有个人独特韵味。他的梅花不论是红的白的或者单纯有墨无色,都枝繁花茂、错落有致。枝幹粗壮的梅花在他坦蕩大气的笔下,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和前人孤冷清寒的梅花图完全不同。这与他从小住在老梅林附近有很大的关係。时常随着父亲去梅园看花,对梅写生,梅花早就种进他的心中。不像其他画家,为了画梅而画梅,关山月是“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学画的时间长了,才发现自己是因为沉迷诗词文章裏的梅而恋上画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在他的《墨梅图》表达上他的心声。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讚叹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表面讚叹梅花的美和香,隐喻的都是冰清玉洁的人格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的枝幹是根标杆,看梅和画梅,提醒我们生命中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要忘记把自己开成一朵梅。

  老师挺直腰拉线条的画面一直在脑海裏,每一年春节,都会给自己和朋友画几幅《梅花》,画几幅《岁朝清供图》。多年来乐此不疲,只因岁杪画梅是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期待和幸福的希望。

  .朵拉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