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说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欺骗性和虚假性呢?这是因为很多小学成绩挺好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后突然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原本在小学阶段各科成绩能达到八九十分,到初中后就变得不及格了。家长们感到很迷茫,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初中老师的水平不如小学老师,如果让小学老师继续往上教,是不是孩子一直都能够很优秀呢? 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个中原因吧。 首先,初中比小学所学的知识量会增加很多倍 小学里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到了初中,突然增加了好多门课程,文化课就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七门课程。小学时候语文数学几乎把一天的时间包圆了,而到了初中,语文数学一天就上一节课,内容又比小学增加了好多。如果这个时候,还是按照小学的那种节奏学习的话,学习成绩肯定是好不了的。 第二,初中知识比小学的知识难度增加了好多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学,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抽象,与生活经验越来越远。如果小学里没有很好开发智力,只是在简单知识之间来回重复,养成一个简单的大脑,那么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就跟不上了。就这么简单。 第三,小学的考核缺乏梯度 一次考试成绩如果全班都上90分以上或者接近满分,那是不正常的。因为不可能一个班的所有学生的智商都是这么高。人的智商的分布应该是纺锤形,高智商的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是普通智商,还有极个别的低于普通智商。 考试必须把人给区分出来才客观,才能够反映到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全是100分,就是欺骗,就是虚假。使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实不然,是分数欺骗了家长的眼睛。 考试题必须是高难度的、中等难度的和难度适中的题各占一定比例,这样考出来的成绩才具有参考价值。一味的将简单题作为考题,甚至有的老师将反复练习过的题作为考题去考,这些都是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的。 第四,将宝贵的时间运用在了简单无用的重复上 现在,有小学一二年级晚上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的,这么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是不是学好了?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都做了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无用功,就像蚂蚁一样,整体忙忙碌碌的,其实它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做着无用功。 我家孩子小学的时候写生字,学第一课的时候,写第一课的生字,学第二课的时候,写第一二课的生字,学习第二十课的时候,要从第一课写到第二十课。天天这样做着无用功,这些生字到底都会写了没有?不知道,或者会写了,或者不会写。谁也不知道。 如果孩子们把这些无用功的时间用来阅读或者做其他有益的事情上,孩子们的智力会得到很大的开发,一定会变得更聪明。就不会出现到初中之后,成绩一落千丈的情况了。 第五,辅导班把孩子们弄成了不愿意动脑的木偶人 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辅导班,一是像上面一条一样,继续做着简单重复的无用功,二是让孩子养成了不需要动脑的习惯,反正不会可以问辅导老师的。长此以往,脑子就会越来越笨,到初中差不多就和砖头差不多了。 这样的孩子,到了初中怎么能不变差呢? 如果不变差,那才是真的奇了个怪了。 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