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叔叔亲还是舅舅亲,你猜猜接班人是怎么想的?

 学生有礼111 2019-02-17

图片来自网络无版权图库,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叔亲还是舅亲,接班人会怎么想 来自平讲平说 06:05

  

文 | 趙玉平



我觉得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就是分析问题的模式。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模式,这种模式给我们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我们就讲讲经济管理方面的这种分析模式。


举个例子,请问大家,你觉得皇帝是觉得叔叔亲还是舅舅亲?大家想一想,过年这几天,我们要走亲访友,要到长辈家拜年。你见叔叔的时候和见舅舅的时候,心里的感受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差异?咱中国人有一句俗话,“爹亲叔大,娘亲舅大”。而且还有一个谜一样的习惯,就是正月不能剃头,据说正月剃头克舅舅。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一个封建皇帝,他是觉得叔叔亲,还是觉得舅舅亲呢?这个问题,咱们启动一下管理学的思维模式,首先我们想封建皇帝他最大的利益点是什么?就是保住自己的皇位。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叔叔和舅舅的身份特征。


首先叔叔他有家族基因、血缘传承,他也是皇位的潜在继承者。中国古代叔叔抢侄子江山的不在少数。比如宋代赵匡胤皇位的继承者就不是儿子,而是弟弟。还有一点因素要考虑。因为叔叔有基因,有血缘传承。所以不管哪个侄子当皇帝,他这皇叔的身份是不变的。所以他可以支持任何一个侄子,而不必锁定某一个侄子。


从这两方面因素我们就得出结论,叔叔是一个皇位的潜在的竞争者和威胁者。接下来我们看看舅舅。


首先舅舅没有家族基因、血缘传承,他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是皇位的竞争者。另外舅舅只跟自己外甥有血缘关系,跟其他的皇子,只要不是自己妹妹亲生的,那就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如果自己外甥当了皇帝,舅舅身份一下就抬高了。如果自己的外甥当不上皇帝,自己这舅舅恐怕也就不能成为一国之舅。他这个身份就降低了,这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我们又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舅舅是一个捆绑者,他的利益跟外甥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虽然叔叔跟皇子是有血缘关系,但他不一定支持这皇子去当皇帝。舅舅就不一样。由于他是一个利益捆绑者,他自己辉煌灿烂的未来完全跟外甥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会不遗余力全力地支持外甥去竞争皇位。


从皇帝的角度讲,你说他是看叔叔亲还是看舅舅亲?你说他是看竞争者亲还是看捆绑者亲?那就得出结论,他当然是看舅舅亲。而这种亲密不单纯只是感情上的认同,这种亲密背后包含着利益的一致性。


大家看一看唐代的历史。李世民手下的大臣长孙无忌,他会用尽一切的办法和心机去支持自己的外甥李治走上皇位,甚至为了他不惜陷害其他的皇子。李治软弱无能,所以最后武则天就走上了历史舞台。武则天当了女皇以后,她差一点就把江山传给了自己老武家的后代,就是她的侄子武三思或者武承嗣。


关键时刻别人都劝说不了,狄仁杰站出来,他用的劝说方式也是我们刚才使用这种管理学的分析眼光。他就问武则天一个问题,这一个问题就改变了武则天的决心。问题很简单,狄仁杰问武则天:“古往今来,黄帝宗庙里边当然都会祭祀自己的父亲母亲。谁见过哪个皇帝在宗庙里祭祀自己姑姑的?”


这话背后包含着一个特别常识又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儿子亲还是侄子亲,你自己拎不清吗?你自己想不明白吗?所以当武则天最大的利益点是要走上皇位的时候,儿子是皇位的潜在竞争者。所以她跟儿子之间就会起激烈的冲突。但是当她年老体衰了,已经守不住这皇位了,人生走到尽头了。那到底儿子亲还是侄子亲?当然还是儿子亲。


这下大家就看到了:在家族血统制的权力传承模式下,妈妈跟儿子也可能闹纠纷,继承者就是看着舅舅比叔叔更亲。这些结论背后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分析模式:五个字,利益点驱动。大家只要掌握这种分析模式,就可以把很多貌似复杂的人际关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