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暴拉高售价,就是本土家电转战高端市场的慢性毒药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进入2019年以来,一个新的挑战再次摆在所有家电企业和商家的面前,那就是必须加快在中高端市场上的拓展力度和份额占比。而家电圈从多个厂家获悉,在即将到来的2月、3月新品上市发布会上,各家企业将不约而同“再次拉高产品售价”,意在通过持续攀升的市场售价、做厚产品利润,从而应对用户需求下滑的挑战。

为了转战高端市场,追求从规模级的数量制胜,向利润级的质量制胜,最近2年来,大批一二线本土家电领军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的拼命”。一方面,通过推出新品牌、子品牌的方式,变相推高产品的售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推出新产品、新功能的方式,直接简单粗暴拉高市场售价,从而达到抢占中高端,甚至超高端市场的目标。

相对于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子品牌,或新品牌,费时费力而且投入周期长、回报慢,甚至投入资金多,必须要拥有产品力、服务力、创新力,甚至文化力等多方面的投入。由此,大量本土家电企业在转战中高端市场时,普遍采取的是“简单粗暴”拉高售价,即通过高售价就是高端产品的逻辑,达到对中高端市场蛋糕和用户的抢夺。

可以预见,今年以来,在空冰洗等白电市场,以及厨电、小家电领域,一些高端旗舰、高端形象产品的售价,将会出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一轮变化走势。其中,白电产品的中高端产品门槛将从8千、1万,向1.8万、2万迈进,而厨电高端产品门槛也将会进一步通过新品迭代,按照20%甚至更高幅度涨价。

目前,一些本土企业高端冰箱、洗衣机的产品售价最高已经突破5万,而全屋的高端家电解决方案的价格则达到了50万,甚至80万。抛开少数企业已经经历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高端人群需求、喜好,以及文化的深入研究,一些上市不过短短1年,甚至半年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却简单地推出高达数万元的产品。在这些企业简单粗暴推高产品售价背后的信心、底气,到底在哪里,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和较量。在品牌乏力,甚至连产品的差异化都不具备的背景下,也只能简单地拔高产品售价。殊不知,这却是一些本土家电企业转型高端市场的“慢性毒药”,直接在未来2、3年甚至更长时间将本土企业拖向亏损的泥潭和乱战的深渊。

当然这种“粗暴拔高售价”,虽然会在短期内带给企业在产品、营销和市场方面,注入一针“兴奋剂”,给企业内部的市场团队一定的信心和斗志,给外部的市场局面制造短暂的繁荣与热闹。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高端转型,注定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认同和认可。

在没有相对差异化卖点,以及足够品牌力和文化力支撑下的高端转型,如果只是简单地拔高产品售价,最终结果一定是“功亏一篑”。一方面,越来越高售价的家电产品,显然无法获得高端消费群体的认同和认知,只会在市场上因为高售价而“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拔高产品售价,却不是投入产品的技术、品牌的文化,以及企业的用户认知度提升,最终又将会产生一轮“伪高端价格战”,拖累的是整个产业的转型进程。

对于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家电企业来说,却宁愿采取“饮鸩止渴”手段,解决一时的市场困局,创造一时的市场繁荣,寻求自我的拯救与激活。却不思考未来几年的发展和机会,这正是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痛病,却始终无解!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