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这两大家族“世仇”很深,自古至今不通婚,保持宗族血统纯正

 菊花廿六 2019-02-17
宗族宗亲
汇聚宗族宗亲,寻宗寻祖寻辈!
关注


在艺术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两个大家族,因为种种矛盾,产生了水火不容的问题,非但他们在之间不能够通婚,即使是日常的联系就不被允许,成为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对手。在现实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


在不久前广东省的一个比较偏偏的地方,就发生了两个大家族和解的通告。据说这件事是由一桩婚事引起的——


这两个村子一直不让通婚,而年轻人有自由恋爱的习俗,一旦互相看好,又碍于祖训不能结婚,岂不是太悲惨了?更可怕的是族中的老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个村子不能通婚,他们只是刻板地遵循着祖训,而那些所谓的“仇恨”,在年轻人心中根本就淡化了。


据说这两个村子在清朝时期因为争夺土地而发生斗争,最终造成重要人员伤亡,结果梁子结下了,两个村子老死不相往,还让世代子孙都断绝往来……



而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村子里人也意识到两个大家族长期对立对于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因此和解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在村干部以及家族有名望的人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实现了和解,他们去祠堂告慰祖宗,赔罪后又举着牌匾,写着睦邻的字样,宣告两个村子的和解。


这两大家族终于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冷战问题。消息传出来,很多人都很震惊,这还是大清的天下吗?怎么他们的思想如此封建呢?


其实这正说明了古代宗法社会的一种文化,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


我国古代是一个宗法非常严格的社会,宗族的利益是非常高的,因此如果两个宗族之间存在着的矛盾,非常可能演变成群体的争斗,对于社会产生比较大危害性。在明朝时候,由于矿业资源的发展,民间械斗成为非常常见的事情。


例如在嘉靖年间时期的义乌,因为争夺矿产资源,各个地方建立了民间武装团体,进行较大规模的械斗,有些时候参加的民众达到了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当然在械斗的过程中死亡是非常常见的,而当时官府根本管不了了。



到了戚继光到东南铲平倭寇的时候,村民间的械斗问题是愈演愈烈,这恰好为戚继光招募士兵提供了机会。而义乌人民风非常的彪悍,他们非但械斗非常的厉害,打起仗来也丝毫的不含糊,因此在戚继光的领导下,这些经常参加械斗的农民,最终成为了战胜倭寇的主力军。而原先积怨非常深的农民,在戚继光大义的感化下,都放弃了个人的恩怨,都持有保国安民之心,最终将倭寇驱逐中国。


当然械斗是不良的现象,是封建社会一种毒瘤,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伤害。在南方地区,一些村镇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大家族,他们掌握着一片土地上的绝大部分资源,为了在争夺过程中赢得优势,他们组建了武装组织,进行彼此的攻伐,而其他不属于这两个家族的村民,就备受压迫,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而即使成为两个家族的成员,其也好过不哪里去,在家族内部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掌握绝对优势资源的家族长,利用自己独特的地位以及身份,作威作福,成为了民间械斗的最终利益获得者,而处于家族底层的民众,在械斗的过程中,只能是吃亏的。



在械斗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伤亡的问题,而伤亡的人大多数是贫困的农民。即使出现伤亡,那些家族长们也不会产生一丝的怜悯,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在满清时期的安徽,家族氛围是非常的浓厚的,而徽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重要影响力。当然想要成为成功的商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受到家族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事业发展。


而徽商之间也产生了利益纠纷,他们都是利用民间械斗的形式进行解决,后来民间械斗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因此官府不得不插手。


在明朝嘉靖年间,安徽爆发了上万人的民间械斗的问题,死伤很多,对于明朝统治产生了威胁,因此明朝政府不得不插手,制止这场旷日持久的械斗的问题,最终派遣明军,一次性逮捕了上千人,才将械斗的问题安平息下来。


在清朝的时候,械斗也是影响政局稳定的一大隐患。在一个湖区,农民为了争夺鱼类资源,就组建了民间武装,逐步形成了两大派别,双方都汇集到上千人,眼看着一场恶斗开始了。刘墉此时为当地的知府,得知问题的严重性,他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将这场即将发生的民间械斗问题给平息下去。



而刘墉在这件事上,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措施,使得各个村子里的农民都能够平等的享受鱼类资源,这使得各个农民的利益得到体现,进而避免了一场大动干戈,而农民也减少的损失,在刘墉的主持公道下,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因此刘墉被当地人民称之为刘青天。当然刘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官员,如果农民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官员,那么大规模的冲突还是避免不了的,损失的最终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根据历史记载,在明朝时期,仅仅在江南一带,一年就会发生上万起民间械斗的问题,死伤很多人,当然解决民间械斗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司法。每一年因为民间械斗,而引发起来的诉讼案件就达到上万个,这引发专业“律师”行业的兴起,在但是“律师”代理诉讼的价格是非常的昂贵的,因此这些“律师”诚然已经发了家,而广大农民是越来越贫困,最终破产。


在古代宗族制度中,名义上家族可以保护自己,但是这种宗族关系有很大程度上封建压迫性,尤其是打着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为旗号,进行名将械斗,或者其他的排挤其他宗族的方法,其实是典型的统治者维护个人私利的一种体现,受到损失的当然是广大村民。


因此这种“家族利益”以及“宗族至上”等,实际上就是历史的糟粕。这与优良的家风实质上是格格不入的。



明清民间械斗是非常糟糕的,受到历史的唾弃,而广东的两个村庄进行和解,诚然是社会和谐的一种鲜明的体现,也是现代文明优越感的一种体现。宗法制度引起的民间械斗,不是维护宗族更为和谐以及团结,而是赤裸裸的剥削,以及恃强凌弱的一种体现。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静说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