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先森见闻】美国系列之七 我在美国读小学

 阿里木杜 2019-02-17

导语

 

 

01 

 

美国很多小城市,没有学区概念。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有学区概念,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亚裔家庭热衷购置房产于大城市。当然美国人也有选择学区的现象,不过相对数量要少很多。

 

对于学龄前儿童,普通美国家庭一般会由爸爸或妈妈照看。如果父母都需要工作,孩子会被送去“日托班”,不过不是强制性的。

 

祝先森所在的密苏里州。由于宗教氛围浓厚,教堂也有“日托班”,退休的老师或者教育学毕业的美国年轻人会在此类机构工作。小朋友们就是玩,别无其他。年轻人在此工作工作,既可以积累经验,本身也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教育学相关专业深受美国女性的喜爱。从事教育工作是个不错的就业方向。除去寒暑假以外,美国教师工会是十分强大的组织。不但在各州进行游说,还在华盛顿特区为教师权益代言。公立教育系统内的教师,工资不算高,贵在稳定。对于中小城市偏多的美国而言,是份很不错的工作。

 



美国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最后一年为预科)。共十二年学年,全美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毕业后可以参军、读大学、读技术学院等不同渠道。祝先森兼职的餐厅,有个美国男孩一周三天帮忙送外卖。高中毕业后,闲聊中问及:“想不想去读大学?”。小伙子很实在的表示,对读书没有特别的兴趣,已经申请技术学院学习修汽车。

 

受限人口较少,目前美国各地的小学,无论班级和学生数都不多。美国中部和北部小学以白人或黑人孩子为主。在加州洛杉矶或者旧金山地区则相反,小学以亚裔学生为主,其中印度裔孩子居多。反而白人和黑人孩子较少。

 

学习主要集中在上午,公立小学的课程由政府或学校自行安排,往往学校之间都不一致。不过都要遵守州政府制订的课程要求。

 

同时,大多数小学教育并不要求教师按照教科书进度或内容授课,弹性很大。因此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保证教学质量,美国则通过立法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进行明确。


大家点一点,受惠你我他

午餐结束后,下午2点半放学。一半左右的孩子由家长接送,另一半则有校车接送。开学注册时,学校会询问每个家庭,是否需要校车服务。

 

校车一律为黄色大巴车,车身十分坚固。车头车尾显著标示出校车所享有的特权,并在车尾设有应急出口。同时,车身两侧自带“STOP”(停止)标志。一旦伸出,所有车辆必须停止,即使总统车队也要停下来。在全美各地交通法律中都确保校车享有优先地位。优先地位本质是路权,即界定交通工具和行人在马路上各自的权利。



 

校车会把每个孩子送到家门口,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安全问题。小学阶段基本没有课后社团活动,进入初中之后,各类运动和兴趣社团相对丰富,不过都是自愿和免费的。

 

02

 

 和祝先森一起兼职的美国朋友,他妈妈是位50多岁的白人女士。偶尔也来餐厅用餐,拥有教育学硕士,从事特殊教育,在不同的小学和中学教授写作课程(类似作文课)。特殊教育教师,一般是教授演讲、数学、阅读、写作等特别课程,而非由导师负责。这些课程由更为专业的教师负责,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水平。得益于此模式,美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都不错。为将来接受更高一级学习打下基础。

 

特殊教育教师多为外聘,在一些私立学校内,会聘请大学教师为高中生上课,使之能够更好的与大学课程衔接。

 



小学课程设置上,体现三个特点。第一,培养自信:1-3年级,没有什么像样的学科,也不会分的很清楚。但是会强调班级的独特性,当时祝先森有位教英文写作的大学教师,她有四个女儿。一次大家一共去参加她女儿所在小学的活动,看到每个班级的孩子用纸板或标语牌展示所在班级的特点。例如:“某某老师的班级”,“独一无二的我们”等等之类。

 

学校也没有校服或者统一着装。不过祝先森去美国南方州旅行时,发现当地有些天主教学校要求穿校服。例如,裙子一定要过膝盖,一定要穿衬衣等等。听来自南美洲同学说:“南美洲大多信奉天主教,很多学校对穿着都有要求”。




不过总体而言,美国对个性是保护和尊重的。独特个性也是一种自信的展示,对于自我的认同。越开放才能更开放,越包容才能更多元。

 

第二,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即如何在美国社会中生活。如何过马路、如何去超市买东西、如何拨打911、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做个有礼貌的人等。美国人从小被灌输一个观念是做个好人(Good person)。这个观念的宗旨:接受教育,遵守法律,努力工作,享受假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贯穿始终。在美国的教育看来,独立生活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连独立生活都不会,很难想象能够给社会创造出价值。美国家长并不过分强调成绩,即便申请哈佛、耶鲁这一类的顶尖大学,学术成绩也只是申请条件之一,而非唯一。高分低能的情况在美国基本不存在,越是顶尖大学的学生,其理想和抱负更为宏大。有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问题:“大国是培养大国精英,哈佛是培养改变世界的人”。





有段时间,大国曾经热衷于讨论美国虎妈,央视都对其进行专访。美国作为多元价值观社会,无论是虎妈还是猫爸都有,只是任何一种方式都不会成为所谓的“成功的教育”。很多没有虎妈的美国家庭,一样也培养出极为出色的子女。虎妈就美国而言,只是一种教育方式,但并不代表美国的教育理念。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

 

那美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一般家庭都有2-4个孩子,都由父母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有自己的生活,根本不会来照顾孙子辈。建立规矩,遵守规矩,用道德标准教育孩子,甚至用宗教观念来约束。


大家点一点,受惠你我他

祝先森多次看到美国妈妈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把孩子放在地上或者购物车里看着孩子。当孩子安静下来后才会抱起来或者给孩子玩具。无形中树立规则的权威。不哭是对的,抱起来作为奖励;而哭闹是不对的,作为惩罚就是放下孩子。国内的话,父母没有抱的话,爷爷奶奶们已经抱起来了,还要埋怨父母不疼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就折射出中美教育的差异。

 

 第三,重视体育 

 

对于体育的重视也是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尤其是申请大学,体育出众不但可以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还能获得不菲的奖学金。祝先森的同学中,就有因为橄榄球打得好,而获得大学四年全额奖学金。一般而言,男生热衷于橄榄球、篮球和棒球。女生则是足球、排球和篮球。




体育的兴趣和热爱自然是从小培养。体育活动在小学课程中比重较高,祝先森去看过小学生地区篮球联赛。标准篮球场,上场5人,三名裁判。场下除去教练和替补队员之外,家长和啦啦队卖力的现场助威。技术精湛的小球员,一样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比赛,参赛双方学校的孩子们全家出动,支持本方球员。雄厚的群众基础,是保证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一个秘诀。尤其是对于家庭平均收入低的家庭,体育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祝先森去过本地三所小学,每个学校都有标准室内篮球馆、一个室外操场和图书馆是标准配置。学校都有特殊教育教师负责体育课,同时注重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当然有其他体育爱好,城内也有体育俱乐部。祝先森的一位华裔朋友的大女儿,从小喜欢体操,每周三次朋友送去体操俱乐部进行训练。还曾获得密苏里州冠军,并成为美国国家体操队后备队员,登上本地报纸头版。

 



小学作为最基础教育。按照国内的标准,简直就是“放羊”,既没有课堂纪律,也没有作业。完全释放玩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留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诚然如此轻松的环境下,学校已经开始向孩子灌输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对国家的感情。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让孩子对社会有更多的认知。

 

国人作为家长是痛苦的,祝先森能够感受到。周遭朋友聚会大多会谈到对孩子教育的诸多看法。为了能够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国人不惜节衣缩食,也要投入一场教育的“军备竞赛”。向上延伸到胎教,向下延伸到留学规划。祝先森有个朋友的孩子才读小学,就已经让祝先森做未来美国留学的学术规划。并坦诚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而学校或一些商业教育机构则不断放大家长的焦虑,内外结合,赚的盆满钵满,真真是“肥了绿叶,瘦了芭蕉”。




面对现状,国人众口一词为“我们也知道,哪又有什么办法呢?”。教育是立国之本,本已不稳,何来行稳致远。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各类变相课后辅导、校外辅导,然成效不彰,根源何在?没有大破大立的决心,只怕多年之后,沉疴依旧。苦了家长,害了孩子,坏了国家。

 

美国孩子从小玩到大,依旧可以创造出google、facebook等无数创新企业。国人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创造出“人满为患”的公务员队伍?隔三差五见诸与报端的“苍蝇老虎”哪一个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结局又如何?

 

千年历史的古国,直到今时今日,发展道路之曲折,国人生活之困顿。个中缘由,人祸远大于天灾(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