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洇开怎么办?

 一鉴斋 2021-01-28

在书画创作中,一幅好的作品,是人通过技法、利用工具材料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于纸面的完美体现。创作中,技法和材料都非常重要。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中有云:“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笔砚纸墨皆极精良,神清气爽,创作更好把控一些,如有好的手法,自然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书画创作中,不少人只重技法,不重视材料工具,这个观念比较偏执。笔者认为材料工具与技法同等重要。好的材料能够使技法如虎添翼,反之如果使用的工具存在问题,则影响创作。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用生宣写字不好把控,行笔时墨容易洇开,这是很多书画初学者遇到的棘手问题。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生宣不可书写小字。事实真是这样吗?

墨色洇出的楷书

洇墨现象

洇墨现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生宣的问题、墨的问题、行笔速度。宣纸品质与行笔速度是容易管控的问题,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墨的问题。

墨的问题分两类,一类是成品墨汁,一类是研墨墨汁。

成品墨汁几乎都是浓缩型, 用胶重,使用时需要加水稀释,如果稀疏不得法则容易洇墨。因此,成品墨汁防止洇墨主要是掌握调节墨汁浓度的经验问题。成品墨汁胶重,书写小楷行笔困难,兑水又容易洇墨。因此,使用成品墨汁,在生宣上书写小楷,相对会困难些,尽量使用熟一点的宣纸。

如果是研墨墨汁,则要简单得多。研墨墨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墨是否磨透。磨透了的墨汁,用生宣书写容易控制得多,且不易洇墨。(参阅砚之发墨》、《谈散之老人的用墨》、《小楷用墨 如此讲究

有人会问,何为研墨研透呢?研的墨直如熬盘搨蜡,墨如油泛,墨汁发光,如油如漆,即是墨研透。通俗一点说,就是墨研得极浓,能拉出丝,如下图。如此墨汁,适当控制行笔,生宣上书写不易洇墨,书写小字也极流畅。(参阅《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下图则是没有研透的墨,对比起来墨色无神,书写时必定洇墨。水墨交融,更不可破水用之,若创作水墨画,墨色无神无疑。

墨研透,除了使用良墨之外,也需要寻一方佳砚。定义好与坏,标准会有多种,有人会以石品、纹饰为标准,有人会以下发墨能力为标准。一鉴斋收砚的一贯原则就是以下发黑能力优者为先,研墨能力为第一,重其实用性,外形纹饰其次。(参阅《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一)》、《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二)》、《如何选择新制墨锭(三)》、《寻一方良砚》)

为了达到好的研墨效果,研的选择也很重要。选一方适合自己的砚,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例如,书写大字时,可以选下墨能力强的,对墨韵要求不高的砚;书写小楷时,则要注重砚的发墨能力;工笔画或者对淡墨效果要求较高的,则要看重砚研墨的细腻程度。

一方好用的砚研墨下发好,墨容易磨透,且不用醒墨或短时间醒墨即可书写或者绘画。发墨差的砚,如果是书写用墨,可以适当拉长醒墨时间,也能达到书写基本不洇墨的效果。所以,选择一方合适的研,一是根据自己的书画需要,二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合理价位区间来选择。

当然,所有的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技法永远是的第一位的,好技法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工具的不足,同时精良的工具,也能让技法高的人更上一层楼。

参考阅读:

书斋 · 一鉴斋

华灯初上

砚之锋芒

砚之发墨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冬月研墨

谈散之老人的用墨

小楷用墨 如此讲究

养砚

寻一方良砚

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宋墓出土文房器用与两宋士风

回顾二千年以来的文房四宝

砚 之 索引

墨 之 索引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房藏品

湖南省博物馆文房藏品

杭州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武汉市博物馆文房藏品

天津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苏州博物馆文房藏品(一)砚

故宫博物院文房藏品(一)砚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