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如何读帖?

 昵称谷雨 2019-02-17

阅读书籍叫“读”书,而学习书法有个著名的术语则称之为“读”帖,这是所有学书者在起步阶段就理应耳熟目详的。它是学习书法的基本要求和必经之路。

就字面意思而言,“读帖”二字未免让人疑惑。说“读书”,还好理解,照着文字“念”也能说通,但是书法字帖本身就是图像显示,何以要说“读”? 所以,细究起来,所谓“读帖”,实际是“看帖”,是心口手相师,不仅以眼睛去“读”,还需要用心去想,甚至要能“终日恒书空作字”才好。

三者紧合,帖来目到,手摩心追,才是一个人学习书法正确的打开方式——虽然多数人很漠视读帖的培养,而这大概也是当代写字的人很多,但是写出境界的人绝少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白了,“读帖”其实与“临帖”一样重要,这是我们学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大技能,一虚一实,并用合辙,离则两伤。脱离临帖,你就是藐视所有古人,是在师心自用中颠倒梦想建空中楼阁,练一辈子都不过都是搞杂耍。

(图:五代李成、王晓《读碑窠石图》,当是最感人最有名的“读帖”记录)

但是,没有或不会读帖,不曾像古人一样在读帖上下深工夫,导致眼界不开、体会欠够、心神未广、资质难扩、胸无成竹、落笔缺法,再勤奋也是类似读死书而已,是笨伯之学,终难脱匠气庸味。

所以,所谓读帖,其实就是对帖上的字作分析研究,找出艺术规律,在实践、史观、鉴赏能力上积累经验。这样,可以使得我们在书法创作时,随时得到内化的营养补给,得以受到借鉴与启发。

不谈玄虚的,就具体的功用而言,最起码,读帖工夫下的深,临写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日后的路也才会越走越宽。我们平日学习书法,若打开字帖即临,匆匆写去,急急收笔,受益必微。

没有读帖的步骤,没有读帖的朝夕观摩,没有对所临、要临、要看的碑帖加深理解,与之感情升温,并且将此认知融进笔墨之中,书法是断然难以得心应手、形神兼备的,你也难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只怕一日为奴复终身为奴。


而如何读帖,也不该神秘化。其要点,若慨乎言之,我以为大体有四大方面。前二者是纯技术层面,后两面则需要在“外围”上多加注意。

1,字帖之点画用笔。我们所见的每一种经典碑帖,在点画用笔上必各有其特点。点画的形态,本身是在用笔的贯气、笔势中自然而成的,并经无数古人创造、承继、发挥、提升,总结出了种种点画形态的写法,比如著名的“永字八法”。但点画形态,不仅有毛笔书写、汉字组合的共性,也有历代书家自己的个性,我们看帖,就首先该体会这种同异。

比如,我们书帖看的多点、读的深入些,就会发现欧阳询与《张黑女墓志》在书体笔意上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无论是体势或是行气、用笔、点画,欧阳询的字都有着魏碑书体之余风,不谙熟这种错综深入的读帖,你学再多的田楷,恐怕都难领会到欧体字的用笔特点乃至渊源所自吧。

2,字的结体造型。每种碑帖在此方面也必然有其自身的面目与规律。我们学习书法,在技术层面上,也无非是将每一个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的组合都揣摩深透而已,所以字的结体至关重要。启功过去指点学者说,“纵横聚散最相关”,就是此理。我们平日看名书家写的字,往往一眼就可辨别出这是谁的字迹,就是因为每个书家,他的字在结体上是多少有不同的。

(图: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比如,怀素的《自叙帖》,结体特征最需注意。怀素在帖中,并没有搞无根据的出格字,但是每一个字的又非常独特,让你既感熟悉又非常陌生,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才气大、意气豪,每一个单子结构都尽量冲破书写规范的框框,又不失原形,乍开乍合,亦正亦犄,特别是自“戴公”以下,结字的创意尤为明显,呈现出放纵又不粗野、复杂但非做作的味道来,前人说是“巫峡千寻,走云连风“,我们用心“读”其结体,会非常受益吧。

(图:唐怀素《自叙帖》,他的“秘密”在哪里?)


另外两个重点方面。其一,我以为,是当体味其章法及整体神韵、气势之特征。

比如,书法论章法,表面上千变万化,其实基本难脱三种形式,要么纵有行横有列,要么纵有行横无列,要么纵无行横无列,我们需要认真观察每个书帖在此中的同异。还有,现在出版物多将碑帖剪裁重新编排过,导致原有章法无从得观,我们最好需要拿复原的碑帖揣摩,才能对其通篇所具有的整体神韵和气势有所感悟,典型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王铎这样一些传世之作,他们本身在章法上就格外凸显,你割裂了看恐怕会瞎子摸象一般,印象很模糊。

(图:王铎书法)

另外一则,则是初学者最应注意的,即现有一些碑帖,因传习久远,不免有些损泐,我们在“读”帖时,最好应该事先注意分析,弄清原状,不要盲目瞎练,以至于在不断临帖中将此残损视为点画形态的一部分,依样画葫芦,这样会闹出笑话的。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碑拓字,像《九成宫》之类你要它光洁如新,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图:1983年日本二玄社精印王羲之《远宦帖》复制品,估价在三千人民币左右)

所以,学有余力,家有余才,不妨购置点好的复原品,像日本二玄社搞的那些就极好,虽然价格贵的要死,但你若能买得一二件,终日悬挂在案前,有空时专心读一番,忙时也能“读”它几眼,朝夕相见,如对古人,那领略到的风光,当是无可比拟的吧。现在一个iPhone都要上万块,这点投入,真弹指一挥,比较起来,还是不亏的。您说呢?

2019,2,17,晚,桌前乱谈几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