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阴包穴;消气护肝,治疗阳痿、妇科病、胃腹部胀满等

 中医传承益己人 2019-02-18


 


阴包穴

足厥阴肝经的第9个穴位:阴包穴。出《针灸甲乙经》。

位置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下肢稍屈,稍外展,略提起,显露出明显的缝匠肌,在其后缘取穴。

股骨内上踝上四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阴包穴

阴,水也。

包,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胞名意与阴包同。


阴包穴

治疗阳痿、妇科病、胃腹部胀满的特效穴位

明代针灸学家高武《肘后歌》说“中满如何得去根,阴包如刺效如神。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立抬身”这说明中焦胃腹部胀满不舒,可取阴包穴针刺,有神效。本病除中满外,伴有少腹肿痛、腰痛拘急的症状,但针阴包穴根治后,这些症状可望先后痊愈,也就能够屈伸自如,坐卧起立都可以恢复正常了。

阳痿一症过去常以补肾壮阳为主,其实阳痿和肾、肝、心、脾的功能失调有关。阴包穴有疏肝调血,通经化瘀的作用,阴器又属肝经所循行,所以有治疗作用。

阴包调治下焦(肝肾),前后阴都是肾、肝所主,对于女性月经不调有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阴包所处的股内收肌作用很广,髂腰肌和股内收肌通过筋膜相联系。股内收肌起始部和阴茎脚部的筋膜关联,股内收肌有“青春肌”的称谓,特别是女性股内收肌有炎性痛疼可造成下腹部持续吊紧,针刺样痛,月经周期、量、质的异常;生殖器痛……等诸多症状。股内收肌对腰、膝、妇科、男科、乳腺、颈椎都有治疗作用。

可见阴包穴对人体前侧的上下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有理论注脚的。


刺激阴包穴,消气护肝

中医认为肝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脏器,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我们体内的物质,包括摄入的食物,在肝脏内要进行重要的化学变化。正因如此,肝脏就像是体内的一座化工厂一样,可以促使一些有毒物质的代谢,再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许多人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常常容易郁怒,俗语云“暴怒伤肝”,指的就是怒气会引起肝疏泄功能异常。如果一个人体内的气机长期得不到宣泄,气机运转就不通畅,肝气不得疏泄,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不利影响。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保持人体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让身体之气畅通而不淤滞的作用。阴包穴是肝经上的要穴,可以疏通瘀滞的气血,是一个非常好的护肝消气之穴。

刺激阴包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将拇指按压在阴包穴,然后向下深按,注意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休息3秒,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到2次。

还可以使用按揉的方法,刺激阴包穴,用大拇指按压在阴包穴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力量由轻到重,至能承受为止,每次按揉5-10分钟。

温和灸:将点燃后的艾条,置于阴包穴上方,距离皮肤表面约2-3厘米,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艾灸10-15分钟。

刺激阴包穴还可以使用拔罐的方法,每次留罐10-15分钟即可起罐,

总之,阴包穴是一个护肝消气的要穴,闲来无事时,您可以多多刺激该穴,对我们的健康益处无穷。

阴包穴

1.阴包配中极、气海、三阴交,治遗尿。

2.配交信穴治月经不调。

3.配关元穴、肾俞穴治气虚不固之遗尿。

4.配箕门穴、足五里穴、血海穴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5.配气海穴、中极穴、肾俞穴,有补肾益气,固摄膀胱的作用,主治遗尿。

6.配关元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阴包穴

功效:收引水湿、调经止痛,利尿通淋、调经水、理下焦。

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小便不利,少腹疼痛,遗尿,癃闭,月经不调,两股生疮,腹痛,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现代又用阴包穴治疗痛经,尿失禁,腰骶神经痛,遗溺,尿闭,盆腔炎,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1.《针灸大成》:主腰尻(kāo,屁股,脊骨的末端))引小腹痛,小便难,遗溺,妇人月水不调。

2.《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尻引中腹痛,遗溺不禁。

4.《针灸聚英》: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难,遗尿,妇人月水不调。

5.《肘后歌》: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

日常保健

1.针灸: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2.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3.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揉阴包穴,可增强生殖器官的功能,也可预防女性乳腺疾病

按摩阴包穴防肝病;

1、自我操作时坐在床上,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这是肝经的线路)或者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2、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太冲穴”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点-3易醒等症。  


 

白浩老师

白浩老师,从事中医药工作20余年,一直默默为百姓治病,常年受邀带学生上山识药采药,熟悉秦岭2000多种中草药,熟悉制作药材。

想了解更多九制熟地黄、九制黄精、九制何首乌等的功效、使用、养生、制作等知识的,可以加白浩老师电话15029638063

  或加微信,请扫以下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