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酸酸甜甜的番茄与诱人的辣椒相遇,会挑动什么样的味蕾呢?周末小编有幸吃到了这样一款火锅,味道棒极了!
吃着火锅,不禁让小编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篇关于培育辣味番茄的文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辣味番茄就搞定这个番茄辣火锅了!无辣不欢的小伙伴们你们期待吗? 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的Emmanuel Rezende Naves等人在Cell子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影响因子12.149)杂志发表了题为:Capsaicinoids: Pungency beyond Capsicum的论文,论文中作者详细梳理了辣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比较了辣椒和番茄的相似性,认为虽然具有挑战性,但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激活辣椒素基因在番茄中表达,有望创造出高产辣椒素的番茄。不过作者培育辣味番茄的初衷可不是为了吃货们的口福,而是批量生产用于商业目的的辣椒素。 辣椒素是辣椒辣味的来源,“辣”确切的说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疼痛反应,辣椒素类物质能够刺激舌头神经细胞,让其产生热诱发性疼痛,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就是一种灼烧感;辣椒素分子具有消炎、抗氧化、抗肿瘤和减肥的特性,也可用于制作止痛药和胡椒喷雾剂,工业用途很是广泛。 但辣椒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生长周期长(4-5个月),产量却很少超过3吨/公顷;并且辣椒均为大田栽培,易受环境影响,并不是理想的辣椒素来源;所以作者将目光转向了番茄,番茄生长周期短(4个月),产量高(110吨/公顷),易于集约化生产,与辣椒相比更适合作为辣椒素来源。
目前有两种基因工程策略可以用来激活番茄中的辣椒素的生物合成,一是转录激活因子(TALEs)-一种黄单胞菌属分泌的一套蛋白质,可用于内源基因转录激活;另一种是利用基因组工程来有针对性地替换启动子。 目前作者已经有足够强大的基因修饰工具,似乎辣味番茄出现已经指日可待,但科研没有导师,总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详尽可靠的有关辣椒素合成基因表达模式的数据,而这正是最关键的信息。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不得不尝试其它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每次激活一个候选基因,看看会发生什么,以及会产生哪些化合物。我们正在尝试这种方法和其它的一些方法”。 更多详细信息,请在下载原文献,仔细阅读吧! 最后,预祝辣味番茄早日出生! 如您需要此篇文献,请关注“组学大讲堂”微信公众号,转发该文章至您的朋友圈并截图,然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内发送截图证明并留言 “辣味番茄” 即可获得(注意关键词需完整正确,建议复制后提交)。 1. 文章越来越难发?是你没发现新思路,基因家族分析发2-4分文章简单快速,学习链接:基因家族分析实操课程 2. 转录组数据理解不深入?图表看不懂?点击链接学习深入解读数据结果文件,学习链接:转录组(有参)结果解读;转录组(无参)结果解读 3. 转录组数据深入挖掘技能-WGCNA,提升你的文章档次,学习链接:WGCNA-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4. 转录组数据怎么挖掘?学习链接:转录组标准分析后的数据挖掘 6. 更多学习内容:linux、perl、R语言画图,更多免费课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