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马吃别人庄稼被捉,弟子磨破嘴皮无果,马夫三句话就要回来

 任我游129 2019-02-18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位很伟大的思想家。现代人一提到儒家,恐怕会想到迂腐、陈旧,满脑袋之乎者也。其实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世的儒家也产生巨大变化,和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孔子虽然对礼制有过多的执着,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不化的人。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孔子身上的一件趣事。

孔子在行游的时候走累了,就在半道上休息。他的马不听话,溜出去了,然后吃别人的庄稼。那农夫能干吗,肯定是不愿意啊,于是就把这匹马给抓起来了,不放回去。孔子一行人就得跟农夫沟通交流,把马给要回来。

一开始派出去的人叫做子贡,这是一位重量级选手。儒家有“四科十哲”的说法。孔子开办私学,有教无类,有三千弟子;这三千弟子中又有七十二贤人,算是七十二个优等生,精通“君子六艺”;七十二贤人中又有十个尖子生,就是“孔门十哲”了。这里面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科目,子贡就是言语科里头的,可见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

没想到这么一个人,在农夫面前吃了瘪。子贡是好话赖话都说尽了,农夫就不是不听,马也要不回来。子贡臊眉耷眼地回来了,孔子想通了里面的道理:双方存在巨大的隔阂,这就好比用太牢(规格隆重的祭品)去祭祀野兽;演奏《九韶》(一种雅乐)给飞鸟听一样,沟通出了问题。于是他们又派出另一位选手,一个养马人。

养马人跟农夫说了三句话:“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这真是言简意赅,意思都不太好理解了。按照小编的理解,就是:你没在东海种地,我没在西海种地,马分不清楚这种情况,误吃了你的庄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农夫听完以后很高兴,对养马人说道:“你这么说我就理解了(有点佩服他的理解力),可不能像刚刚那个人一样,云里雾里的。”说完就把解开,交给养马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口才有的时候不一定好用,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样才好和别人沟通。孔子想必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要不然也不会派养马人去做得意弟子都完成不了的任务了。

参考文献:《史记》、《吕氏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