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汤圆,虽说现如今物流发达,南北方的货物早已四处相互流通,可到了节庆日子裏,这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差异还是清晰可见的。在香港这个南方都市裏,汤圆更多地称作汤丸,而它在港式甜品界中的地位却是雷打不动的。 港式甜品的品类繁多到可以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双皮奶,杨枝甘露,古法龟苓膏,杂果凉粉西米露等自然是出类拔萃的,但这些后起之秀终究是无法动摇汤圆百搭且有团圆寓意的坚实地位。在宴席上,它总与酒酿、糖桂花这几味中式甜品的核心元素搭配得严丝合缝,以酒酿小圆子或擂沙汤圆的形式出现,面上洒几颗殷红的枸杞,作为盛宴后完美的休止符,如同水墨画的留白一般佳妙。在传统的港式糖水舖裏,汤圆更是没有限制地被翻出新花样来使用:六宝汤圆,紫米椰香汤圆,又或者是抹茶粉、玫瑰汁等来变出五花八门的颜色。甚至连汤底也不再单调,可以自由选杏仁糊,核桃糊,腰果糊,红豆沙,绿豆沙,甚至两沟,或者薑糖水,让微辛的热薑汁恰到好处地衬托出汤圆的甘美。 初来香港时,我爱去港岛天后电气道那家“晶晶甜品”,为的就是他家独有的玫瑰露酒馅儿的汤圆。那玫瑰露的馥郁甜美与芝麻糯米结合得相得益彰,食后唇齿留香,这般风雅的口味设计,让我一度猜想店家是否由《红楼梦》裏那著名的玫瑰露官司处借鉴出了这一灵感。 另一家颇得我心的“福元汤丸”在北角福元街,像香港的很多食肆一样,他家的舖面小到连十个人也坐不下,但店门口却常年站满了等外卖的人。相比“晶晶”,这家的汤圆毫无花巧,胜在货真价实且火候老到而已。汤圆只卖黑芝麻和花生两种口味,即叫即煮,贪心如我总叫“鸳鸯”便可以一次都尝到两种口味:黑芝麻馅儿中的颗粒似有还无,不像别处吃到的流沙般虚无缥缈,也不会嚼到沙粒似的芝麻渣;花生馅儿的更是金黄柔润,香的比芝麻明快,比豆沙俊逸,弄得我时常边吃边寻思,怪不得《阿旺新传》中莲姐单靠一手搓汤丸的绝技就能养大阿旺还给儿子攒下丰厚的老婆本。 当然,都市生活繁忙,生活於香港的我也不是总有时间去光顾这些糖水舖的,晚间嘴馋时可以依赖的终究还是速冻超市货。冻汤圆其实是诸多方便食品裏相对美味的选择,芝麻、绿豆、花生的汤圆式排列组合,像黄藥师精心设计后传给傻姑的三招,看似平淡却诸般变化威力无穷,於我而言,自是百吃不腻的。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为着团团圆圆的好意头,也是要该吃一碗汤圆了。 |
|
来自: youxianlaozhe > 《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