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已经放假几天了,但这几天没有发文,主要就是把自己埋在家里认真看书了,难得有这么两天的时间啊,明天准备出去旅行过春节了,所以今天来聊聊几句。 第一部分来讲下里海的一些感悟! 回顾里海过去的投资,其实过得很痛苦,2013年到2016年属于价值投资的启蒙期,对投资懵懵懂懂,处于方法论阶段,那段时间拼命的学习研究企业的方法,研究财务报表的学习技巧等等,好在当时正处于牛市阶段,而且自己所走的道路还是正确的,所以也就赚了一些钱,那几年是方法论的学习和积累期,初步建立起了分析一家公司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2017-2018年是投资哲学的建立期。这两年里海的收益泛善可陈,但是保守的打法也让里海守住了前期的果实。同时在职业道路上,里海离开了奋斗了接近10年的传统金融行业,跨入了实体企业的领域,站在实体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资本市场和投资。 在实体企业工作的这两年,里海发现研究能力和投资是两码子事,例如里海这两年分别在两家公众公司上过班,一家是品牌运营企业,一家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里海平时接触两类人,一类是对产业很专业的人,一类是各大券商,基金等的研究员。你说他们对产业不了解嘛?你说他们对行业内哪个公司好不好不知道吗?这方面的理解肯定是比里海强太多了吧,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研究员,但他们自己去做投资,却几乎没有几个能做好! 看来专业能力不等于投资能力啊! 最终里海认为,投资是对世界认知的变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是研究能力+投资世界观的综合体现! 研究能力好学,是属于硬货,而投资世界观则是一种虚的东西,懂的人,很有可能一瞬间就迈过去了,而不懂的人,怎么说都没用,这个虚的东西形成的过程,和一个人的成长环境,遇到什么人,经历过什么事,看过什么书等等相关,是特定经历的产物。 所以里海这两年就是在痛苦的修炼这种投资世界观中度过的,还算好,慢慢的明白了很多东西,现在感觉自己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投资世界观上,都在逐步趋于成熟了。 这个简历投资世界观的过程对于一般人而言,很痛苦,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悟不到。但里海个人认为,只要不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知道自己不知道,还是有希望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投资世界观的。 第二部分是讲下里海准备来慢慢建立一个股票池,长期跟踪,只提供基本面研究的过程和跟踪,不提供买卖点。 里海知道很多朋友直接就想鱼而不是渔,里海只想说一句,这种是完全无法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就是属于被割的韭菜,赚钱只是短期运气而已,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里海劝你销户离开这个市场,把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算了。 入选这个池的标的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稳!立足于守正而不是出奇!那么要守正的话,就是一个字:稳!这市面上有很多出奇的公司,例如周期股,周期一来利润翻几倍,股价也翻几倍,还有有些利用资本市场杠杆短期超高速成长的企业,例如前期大涨数十倍最近崩了的三聚环保,利亚德等,这些如果抓住主升段的确可以暴利,但的确不好把控,虽然里海偶尔也会研究,但不会公开,也不纳入这个池子。所以还是追求一个稳字,每年都有稳健的增长,能够在看得到的时间范围内存续,每年的经营不会大幅波动,ROE能够多年持续保持15%以上最好。一句话来说,我追求的是能够长期稳健的创造内生价值的企业。 二是企业有充沛的现金流。在财务报表三张表中,里海尤其看中现金流量表,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一家现金流持续紧张紧张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具备长期稳健的成长潜力,甚至在极端时期会出现几块钱憋死一个英雄汉的事情发生。 三是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如果资产负债表不健康,那么公司一定是处于不同程度的危险状态的,例如如果有息负债过多,那么企业始终就会周旋在各个银行之间,而银行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一旦企业有一定的经营下滑,那么银行势必要前来压贷,对企业而言就要釜底抽薪。 四是具备了一定的护城河。护城河的具体体现是一家企业是否有一定的长期定价能力,护城河这个 五是年化收益定在15%-20%之间。如果从追求稳健来说,这个收益率已经很不错了,因为选择的都是高ROE,高价值创造能力的股票,所以拉长时间段,还是有把握实现这个稳健收益。当然,很多人是看不起这个收益,哈哈,但能实现的这个收益的又有几人呢?而且这个收益是完全没有考虑市场情绪送超额收益的前提下来定这目标的哈。 六是当年动态估值最好不超过25倍。还是为了不误导人,对于重点分析的公司,动态估值最好不超过25倍,否则一旦进去了,有可能会熬比较长的时间。当然,满足上述条件的优质公司,就算是现在大熊市,很多估值都还比较高,但是没办法啊。对于一些估值超过上述标准,但是基本面的确优质的,里海也会跟踪,但不纳入重点跟踪的范畴。 最后,大家可能会奇怪,为啥里海没写优秀的管理层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标准的确重要,但是却不是研究几天能得出结论的。公司这方面软的能力,需要很长时间的跟踪才能慢慢看懂。 一周发一次吧,哈哈,里海先初筛一些标的,同时这些公司也需要具备简单易懂的特征。不过里海提醒下,里海只是跟踪,大部分只是跟踪,不会买,因为里海是集中投资的模式。 第三部分来说说具体分析公司的大概框架。 分析公司,必须要有资料来源,具体从哪些方面获取资料,里海曾在前期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点链接去看。 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泛泛说一下吧: 一是市场前景。就是行业了,一般来说,需要到一个大行业中去找小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高速成长和伟大的企业。所以行业分析是必须的。在一些市场容量很小的行业中,是难以寻找到优秀的企业的。 二是竞争格局。一般来说,在混沌期是很难看出胜负的,但在一段时间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在出来了,我们选择的是在一个成长的行业,有时候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会得到成长,这种情况下尽量选择前三的企业,但如果在一个成熟的大行业中,尽量选择第一名,所以竞争对手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商业模式。即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例如同样销售衣服,南极电商是轻资产模式,从而ROE很高,而李宁是重资产模式,再如电商,京东是重资产,而阿里是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千差万别。 四是财务特征。财报是用来筛选企业的,是用来发现企业的经营短板的,是用来排雷的。企业的经营好与坏,全部体现在三张表中,虽然财报不能用于投资,因为投资是看未来,但用来审视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以及存在的短板,是再好不过了。 五是企业的其他分析。例如管理层是否优秀,公司治理如何,实际控制人有哪些履历,实际控制人的格局如何,有没有历史黑点,企业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等。 总体来说,我会按照上述五个板块来分析。 最后写一段话:做投资真的很无聊,因为长时间守几个企业就够了,根本用不着天天看,天天去关心,我有一朋友,本来是职业投资,结果太无聊了,又找一个工作来干,不然就脱离社会了。 我现在是有本职工作在干,但不是太累,我也觉得投资无聊,一年也交易不到几次,所以我自己折腾一些事,用写文章,研究标的来打发这个无聊,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