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钱钟书的博学,大家也许也有耳闻。但他博学到哪种程度,其实没有太多人知道。
直到2015年底,《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全部出齐,人们才通过这六辑48册的读书笔记,得以一窥大家的博学。 《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全书约计35000页,共211个笔记本,涉及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七种西方语言,囊括四千余种外文图书、期刊的笔记。
这些读书笔记最终得以出版,离不开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的努力。
一般而言,对于具有如照相机式的记诵能力,我们都很羡慕,但却引不起敬佩之感,因为这是天生的才能,不是后天努力的成就。钱钟书先生却另具一格;他的记性和悟性都超乎常人,但更难得的是他从幼年起便全力以赴,运用先天禀赋以追求百科全书式人文知识。
他治学是采取一本一本的书,循诵而下,不但心到,而且手到,记诵之广,奠基在此。但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不是他的天生才能,而是他的精进不懈。 《余英时访谈录》 其实爱读书的人,大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些人手写,有些电脑打字,还有些人会画出来。其实不论是哪一种,只要顺手,并且日后能够清晰地帮助你回忆起读书时的心得,都是好办法。
现在也有很多介绍“懒人”笔记法,有心却一直没有做读书笔记习惯的人也可以轻易尝试。所谓懒人笔记法其实就是简单的记录,不用太多梳理,但往往你记录的多了梳理也会变得水到渠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需要把做笔记变成一件身心愉悦的事,不当做负担,才能有记笔记的动力。好的工具可以使你拥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你可以准备一个心爱的本子,关键在于心爱!这样可以避免虎头蛇尾。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只有记得多了,才能记得顺手。一开始的笔记全是摘抄也没有关系,渐渐的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感,偶尔记一些吐槽。像是下边这样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简单的趣味性可以体现在结构上,并不要求画工,一幅清晰的脑图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好笔记。并且这样的笔记有利于理清思路,是“有用”的笔记。
下图就是脑图,或者叫做思维导图,我们自己写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复杂。如果觉得脑图依然太过复杂,只要合理安排的笔记都应该算好笔记。 由于手写笔记的局限性(比如,不能随时随地记录,手写速度慢,重复利用效率低,查找不方便等),同时软件的发展和手机的进步让我们渐渐走入了电子化的阶段。像是飞芒书房的书拍功能就可以很好的帮你整理读书笔记,你可以慢慢操练起来:
看到某一页书突然有所感悟,拍下来,记录下你的所思所想,之后就可以在书拍中随时查看。
记录读书笔记的方式越来越多,大概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懒的问题。
如果你真的有心读书,端午期间飞芒线上读书会有一个三天读完一本书的挑战活动。欢迎你来参加挑战~ 挑战三天读完一本书,步骤如下: 1、选择一本3天内能读完的书2、拍照发到飞芒读书群并@群主,告诉大家我要读完这本书3、每天在群里打卡并@群主,说说你今天的阅读感受,秀一下你读到的页数4、3天连续打卡并读完一本书的人由群主统计送飞芒积分2分5、提交读书笔记还能获得额外奖励哦!按要求参与飞芒活动后,积分可累计。每6分即可获赠图书一本(也可换成电子购书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