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地球》 幻想的背后,还有真实的冰冷,残酷和无情

 在云上1728 2019-02-18

2019.2

.许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流浪地球》的文章。这是我的知友 写文的C先生 对这部电影的观感。我个人觉得写的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电影中许多细节的观察和认识,比我更加细致和深入。所以想借这个机会,拿来和大家分享。


以下正文


先说说激动吧。

令人激动的是,在这个电影里我们没有看到我们自备式的自嗨,虽然我们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毕竟,《流浪地球》,这个我们拯救世界的故事,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主旋律电影。

还好,还好,感谢审查单位,感谢国家。

这已经足够让人激动了


大刘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大刘可以直面那些人性中最最冰冷的地方。

而大刘的这种勇敢,是可以让此时的人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去拨开麻木与冠冕堂皇而见到真诚与真实的工具或是说旗帜。

人性的本质或许是冰冷的,无关于善与恶。

这种冰冷,因为中性,所以真实。


其实,所谓的善或是恶,仅仅是价值取向的修饰。

世界的本质是生存至上,我们选择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存。

就如同电影中,刘启的母亲,或者说那些在海中丧生的人们,是因为要让有限的人生存下去,所以必须要做出的取舍。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如何取舍,人们会本能的围绕如何高效的生存来选择。

就像是在地球被土星捕获时,在决策层了解到无法自救时,向空间站下达了携带着人类受精卵与动植物DNA库脱离地球进行自救飞行的指令。


电影中,吴京将宇航员休眠仓脱离开了空间站主体,然后驾驶空间站冲向了那一条连接土星与地球的“脐带”。

电影的故事发展走向,是听从编剧引导的,并且故事大多时候是要带给观众希望的。

因此,刘启的计划在不断的反转中成功了。


但是,如果吴京失败了,空间站被毁,地球也没有得救,那么人类是不是就彻底失去希望了,人类被抹杀的结局是不是就要提前到来了?

当然,对于春节档的电影作品,大家需要的是希望,是成功,是创造奇迹,是皆大欢喜,是符合主流价值。


但是,主流价值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我们物种生存延续。

我们沿着电影中的故事方向进行一下想象。

(下文可能会引起您的心理不适,希望您鼓起勇气,冷静阅读。)



地球经过2500年的长途跋涉,抵达了新的星系,那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在这2500年中,由于地下城的空间有限,对于人口的数量有一定范围的管控。

更有价值的人,可以获得生存与生殖的权利。

做个比喻,刘启的姥爷(达叔的角色),当他无法再开大卡车,面临退休的时候,他的晚年将是什么样的?

地下城市资源紧张,每个人相对于星际逃亡(迁徙)之前会做着更加辛劳的工作。每个人的生命都被所有的其他人供养着,而你也要供养其他人。这种供养关系在星际逃亡(迁徙)前(比如此时)并不紧张,但是在星际迁徙的过程中,在居住空间、食物供应、水源供应、能源供应极度有限的星际迁徙途中,供养关系的紧张就突显出来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每一个人都必须向社会输出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被社会抛弃,从而获得社会的供养。

在星际逃亡(迁徙)中,社会中不养没有价值输出的人。

人类完成力所能及的教育之后,就会参加劳动,或是体力劳动,亦或是脑力劳动。这个过程会持续到你丧失劳动能力为止,也就是说,不会有我们目前意义上的退休概念。


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进而没有价值输出的人的结局是怎样的?

按照曾经为社会输出的价值高低换取社会赡养的一段时间,比如在同一岗位上,你输出的价值高于岗位所规定的必须输出价值,那么你多输出的那些价值便可以兑换成你丧失价值输出能力后社会赡养你的时间。这段时间结束之后,生命也要随之结束了,人类的肉体将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类被社会重新利用。 


另一种结局便是随着人们丧失价值输出能力,便直接回归有机物与无机物。

两种方式的结局虽然第一种相比较而言更有人性的光辉,但是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第二种方式更有利于星际逃亡的优化进行。

紧张的空间与资源不仅迫使老弱群体被加速代谢掉,对于新生儿的诞生同样给予了压力。

在漫长的2500年中,在紧张的空间与资源压力下,人类对于优秀基因传承延续的愿望达到了空前高度。这种愿望是人类个体需求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作为在地下城中生活的幸存者,已经是在上一次筛选中获得胜利者。

胜利者之间的繁衍,更会是优优结合,在星际逃亡的过程中,自己的基因和相对优秀的基因结合出生的后代将会更好地生存下去,也能更好地保证自己DNA的延续。


优秀的结合,可能会有较多的生育指标;那些不优秀的人,则可能不会被人选择。输出价值的高低将成为优秀与否的判定标准,输出价值高的人在体力或是智利上更具优势。

在这个相互选择结合过程中不需要人为的干预,会自然的出现优胜劣汰。不论男女,都会选择更强壮、更聪明、更健康的对方。


生殖的权利是自然界选择出来的。

插一句题外话,过去几十年前的存在过的包办婚姻,让很多身有恶习、不该结婚的人结了婚,有了孩子。现如今这些家庭里的孩子,有很多承袭了上一辈的恶习,而至今无婚无育。在自由恋爱的今天,没有结合成功的、没有将基因传承延续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失败者。

物种的延续靠的是优秀基因的传承。在经过星际流亡的2500年后,地球终于结束流亡,抵达了目标星系,找到了那颗合适的太阳。


人类的任务,在这时也开始发生改变。

经过了2500年洞穴生活后,人类要重新适应地表生活。

在新太阳的照耀下,人类要重新适应一切,温度、自转、公转、地磁倾角等等一切问题。这些是人类重新开始在阳光下自由生活而要战胜的新挑战。挑战的胜利是人类不需要外带设备而能正常的生活在地球表面。就像我们此时生活在地球表面一样。


而面对这些挑战,此时的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多少代人的适应与进化,相信真有这一天的话,那时的我们也同样不会知道我们需要多少代人的适应与进化。

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迎接适应新家园的挑战——越大的人类基数,越能保证挑战的成功。


那在面临适应新家园挑战的情况下,如何优生优育的增加人口数量?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想要增加人口数量,便意味着女性要生更多的孩子。那个时候,既是一个鼓励挑战的时代,又是一个鼓励生育的时代。挑战让更多优秀的男性和女性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女性负担了生育的更多风险,而被呵护保护起来。当鼓励生育的时代来临,女性必须得到更多的尊重。而这时面临淘汰风险更大的将是男性。在面临环境挑战的过程中,越能适应地表环境的,就可以越早的获得地面资源,如同历史上发现新大陆的人一般。


在这个过程中,适应的快慢、能否适应就成了判断男性是否被淘汰的标准。

适应快的将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机会,也会被更多的女性青睐。在这过程中,有一批男性被淘汰丧失掉了与女性结合的机会。

优秀的男性会获得更多的生育权,用来传承更多的适应能力强的后代。女性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是适应能力更加的人,因此一夫多妻的家庭结构可能又会出现。


这样既可以让优秀的男性获得更多的后代,又降低了女性生育的风险。

比如,一个男性有能力抚养3名后代,那么由一名女性生育三名后代,和由三名女性生育三名后代,显然一名女性生育三名后代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另外,从一方面来说,一夫多妻制有利于优秀血统的传承延续,会让传承延续的过程更能抵御风险。

甚至不用等到地球抵达目的地,可能在地球流亡的过程中,2500年间,100代传承中,为了生存和延续,一夫多妻制就已经开始了。


中华文明千年来不曾断绝也是与此有关的。

而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却都中断了,他们都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最早开始一夫一妻制的几个文明。

人类发展到今天,只要不是一夕之间完全被毁灭,那么哪怕我们带着地球流亡,我们人类总会传承延续下去。


或许上面写的这些让我们传承延续的事情与现在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但是当星球流亡的事情真的出现时,说不准会出现更加让我们三观崩溃的事情。


因为现实,永远比作者笔下的描绘更加冷血、残酷、无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