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有了美感和意境,我才动笔画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2-18


1919年,吴冠中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是小学教员

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

兄弟姐妹有六七位

他经过自己的奋斗考取了杭州国立艺专

受过林风眠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教育

对中外古代艺术非常尊重

毕业后在大学里做助教

经过国家考试获得去法国公费留学的资格


《巴黎乡村教堂》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虽然当时在巴黎艺术创作的条件比较好

1950年他还是决定要回来

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他要用艺术为祖国效劳


 

1954年《北京清真寺》

 

 

1974·长江



1977年 《长江三峡》



改革开放给他带来的大好机遇

知识界、文艺界的思想比较活跃

他发表了很多文章

在中国美术界掀起了波澜

「美术作品是靠形式来感染人的,形式语言不好就不能感动人」

这一言论打中了当时中国美术的要害


80年代《江南水乡》



80年代开始以画水墨画为主

积累了40年的油画素养竟是使他事半功倍的垫脚石

油画、水墨画成为他的“双刃剑”

 

他主张艺术要让群众看得懂

主张“风筝不断线”

艺术家要研究抽象美

有对抽象美的认识

艺术作品才会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周庄》


《长城》


《石榴》


 《小鸟天堂》


他非常崇拜鲁迅,他认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

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

他愿意像鲁迅先生《野草》中的过客那样

永远走向未知

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

吴冠中先生走的路也非常坚实

他的探索精神、他的艺术创造

必将会给未来留下印迹深刻的脚印



《野草》


《鲁迅的故乡》




吴冠中更多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