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规》23:治业勤,持家俭,诗书继,忠厚传

 道德经学用 2019-02-18

《父母规》中讲到“家业道”时,分了四个层面,从物质——文化——良知——厚德,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解析了什么是“家业”?

 

第一层,物质方面:“治业勤,持家俭,物资足,家人安。”

父母是家庭的柱子,是孩子的天,勤俭持家,给孩子一个足以温饱的环境,让孩子安心成长,这个条件在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基本都是具备的。

但是,也会有些怪象乱入。

 

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啃起老来毫不羞耻,如果老人稍有令子女不如意,轻则哭闹、不理睬;重则引发血案。

 

我一个朋友上个月分享了一个故事,说他们回老家陪父母,有一天中午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跑出去一看,才知道隔壁邻居家的大爷上吊身亡了!

 

原来,这个大爷有手艺又勤快,多年在外打工赚了几百万,自己舍不得花,都留给了儿子。今年岁数大了,老板给了一笔丰厚的养老金,让他回家养老。

可谁知,儿媳妇嫌弃他以后再也赚不到钱了,还得天天伺候着,于是每天各种挤兑公公。

最后,大爷一个想不开,就在年前寻了短见……

 

所以,现在的父母都能保证孩子吃穿不愁,这就够了!千万不要牺牲一切,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最贵的,一点都不想委屈到孩子。

这样,我们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就丢了一颗心——感恩心!

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应该的,他们不会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的人,一辈子也不会知足、不会感恩,所以也绝不可能获得幸福!

 

为人父母,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的,够用就行。其实,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名牌、什么潮流,都是大人教的!

 

在我们幼儿园里,有一次过圣诞节,一位热心的家长给全班所有小朋友都准备了精美的礼品。

其他家长一看,为了不让孩子显得小气,也不得不纷纷加入了准备礼物的行列。

最后,每个小朋友圣诞节都收到了几十份礼品!

 

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小朋友回家一边拆礼物,一边比较,说:“***送的这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喜欢!”“还是***的爸爸好,这个礼物好!”

 

其实,家长花了几十份礼物的钱和心思,不但没有起到增进孩子友谊的效果,反倒养成了孩子攀比的习惯。

最后弄得家长们一片怨声载道……

 

本来过圣诞节交换一下礼物,重在交换心意。

我一位英国朋友说,他们交换的礼物都是很便宜、但用心准备的,一般不会超过10英镑。超过这个数字,他们就不会收了。

 

所有的感动都是从努力中迸发出来的,所有的幸福都是从艰苦中比较出来的。

如果在物质上让孩子当了小皇帝,那他的精神如果不能同步,就很有可能沦为心灵上的小乞丐……

 

所以,《父母规》中说什么才是比物质上丰厚更好的家业道呢?

第二层,文化方面:“诗书继,继世长,忠厚传,传家远。”

这句话是苏轼的名言,从古至今作为了很多家族的家风家训。

 

意思就是说,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像诗书能够在世间流传长久一样。

所以,比物质更高级的家业,就是诗书继世和忠厚传家了!

 

我们总听到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家庭里,培养出的孩子,骨子里少了一股“贵气”!

我想,这股贵气,不是因为孩子们不时尚、不前卫,而是因为少了一股由内而外沉淀出来的书香气质、忠厚品德。

 

要知道,在古代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里,最有钱的商贾,反倒排名最低!为什么?因为“商人重利轻离别”,一切都要向钱看,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根本入不了社会主流的眼。

现在虽然社会性质不同了,但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品质和审美可没有变!

 

所以为人父母,能传给孩子比金钱、产业更好的家业,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从小忠厚待人的品德了!

(未完)

 

逯欣心

2019217日,第3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