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邵 逸 夫 医 院 星 标 我 们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调整十分重要有些小事情做不好吃再多药都可能没有效果! 喝浓茶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尤其不能喝浓烈红茶。 摄入大量冷饮,会突然刺激肠胃,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容易诱发脑出血。如果胃肠道有溃疡的高血压患者,还会诱发胃肠血管出血。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长期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加工肉食含盐较多,包括:咸肉、香肠、肉酱面等。高血压高危人群最好选择低盐或无盐肉食,如新鲜鸡胸肉、鱼虾等。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如果平时钠的含量已经达到阈值,再多吃味精,显然会增高钠的摄入量,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unsplash.com©rawpixel 吃盐太多,会导致血管管腔变细,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也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排钠障碍,升高血压。 辛辣饮食会引起神经兴奋,可能加重内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血压升高。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易平衡失调,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从而出现高血压。 研究表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 25mmhg。所以,没有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很多人吵架时血压都是超标。生气、紧张、恐惧时会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甚至全身发抖,也会造成血压升高。 unsplash.com©Gabriel Matula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只要高血压患者比平时能早睡1小时,第二天血压就会下降10mmHg,这是非常显著的控制效果。所以,如果你有高血压,最好的办法是:早点睡觉。 《美国高血压杂志》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周在外多吃一餐饭,患上前期高血压的风险就会提高6%。在外就餐的主要问题是高盐、高脂、高能量,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严重不足。 动物脑髓、蛋黄、虾头、蟹黄以及猪肝、鸭肝等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油炸的食物,但是这类食物往往残留大量的脂肪,如果经常吃,很容易引起血脂增高。 熏烤类食物往往会含有大量的油脂,如果摄入过多,血脂会升高,而且烧烤类食物含致癌物。 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吃肉首选鱼虾肉,因为这些肉类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较少。 坚果一小把即可,因为松子、腰果、瓜子仁等坚果中的热量及脂肪含量较高,吃多了不利于血脂控制。 长期吃太撑,过多碳水化合物也会转化成糖原储存在肝脏,甚至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 长期血液中酒精浓度高可促使甘油三酯含量上升。 高血脂患者不仅要戒烟,还应远离二手烟环境。因为吸烟会导致好胆固醇(LDL)被自由基“氧化”,坏胆固醇(HDL)水平居高不下。 如果缺乏运动,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 多吃新鲜绿色蔬菜、水果特别是含纤维素高的蔬菜(芹菜、韭菜等),少吃糖,可帮助控制血脂。 运动是一个加速脂质代谢的途径。每天减少3%的能量摄入加上30分钟的运动,就能有效减少成年以后的肥胖发生风险和血脂异常风险。 很多人体重不超标,但是肚子却很大。“大胖肚子、小细腿儿,圆滚滚的像苹果”,这是很多中年人的身材,而腹部肥胖带来的问题就是内脏脂肪含量很高,更容易患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 女人腰围上限是80厘米,男士要小于85厘米。超标的人,腰围争取再减5厘米吧! 吃东西的时间短,期间血糖上升快,容易导致胰岛分泌紊乱,比一般人进食速度快的人更易得糖尿病。 即使是低糖食物,打成果汁之后,就好像是喝糖水一样,会使得肠胃快速吸收,血糖反应快速上升。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吃过早餐的相比,在没吃早餐的日子里,参试者的胰岛素反应上升了28%,葡萄糖反应上升了12%,分别属于中度和轻度升高的水平。 比如香蕉、柿子、荔枝、甘蔗、鲜枣、火龙果等,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吃过多寒凉食物。而常见的荠菜、马齿苋、马兰头等野菜,基本都偏寒凉,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慎吃。 比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想吃点甜的东西,不如选水果,而不是果汁、甜点,可以减少饮食中的糖分。 高血糖的人最好将主食控制在250克。一般主食是早餐100克、午餐100克、晚餐50克。另外,每天主食中若能有1/3~1/2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 定期休息、走动,有助于减少进食后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每天久坐或看电视超过四小时不运动,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并促发早亡。即使是每隔1小时在房间内走动走动都好。 由于坚果类食物含有较多脂肪,属于高热量食品,如果随意吃,不按食物交换份方法减去相应主食量或进食过多,都会导致血糖、血脂增高。 饮酒会干扰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影响降糖药分解与排泄,易引起血糖波动;而且大量饮酒损害胰腺。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 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不刻意锻炼肌肉,到75岁,一半肌肉就没了。Ⅱ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关。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需要胰岛素受体的帮忙,而这个助手存在于肌肉细胞上。如果长期不锻炼,随着肌肉减少,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血糖就上去了。 所以要运动锻炼,保住肌肉。 老实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而食物种类摄入越多,升糖速度相应也比单吃某一种食物更慢些。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最好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着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