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枕书:吃茶养生记

 十九四 2019-02-18

嘉庐君:


近来可好?天又冷了一层。昨日北京友人来京都,与她到吉田山中远眺大文字山,问她可记得去年的风景。她说,去年此时,满山都是火烧一般的红,今年的冬天果然来得很晚。在山里散步,想起去年同她一起在道中拣过的落叶,光阴流逝如此。


她带来一罐恩施玉露茶。对于茶,我并没有品赏的能力。每年春茶上市,若蒙亲朋寄来几两,未管是龙井,还是碧螺春、安吉白茶、岳西翠兰,都爱珍不已。茶罐里永远剩着一些,唯恐哪天喝完,再无消遣。这位朋友对喝茶很讲究,今年夏末曾由她领着去一间茶室,主人是客家姑娘,请我们从安化黑茶喝到开化龙顶,喝每一种配的点心都不同。她有位徒弟,在下首坐着,替我们更换茶点。黑茶浓酽,须配酥糖糕点,开化龙顶则配绿茶小饼。我虽说不清其中的妙处,却也能知道味道很好,茶汤在釜内翻滚如泉流,消磨好黄昏。我道明年回来还想来这里坐一坐。主人低眉微笑,说明春要回故乡结婚定居,恐怕不在北京了。


寺町通茶铺一保堂新茶上市之时所摄,

不同季节有不同颜色的暖帘


小时候在祖父母身边,夏天经常喝佩兰与藿香茶,似乎是家乡喜爱的搭配。家中常备的大约是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之类,已不太记得。在重庆,的确遇到过好茶,南川永川江津北碚皆产茶,更有四川蒙顶茶、竹叶青、文君茶。但我在那里的几年,并没有仔细领略。当时班里有位同学,上课总拎一壶茶,壶外头罩一层竹笼。课到中途,若是无聊,只听他噫一声长叹,慢条斯理斟一盏,咕咚喝了。老师何其宽容,居然仿若无睹。重庆饮食业隆兴,麻将馆茶楼亦比比皆是,但我去得极少。只有一回,本地师兄领我到朝天门附近的茶馆喝茶,是重庆常见的清凉雨日,傍窗眺望城中繁茂植物、缥缈江烟,而我似乎还不小心跌碎了一只茶杯,想来很觉怀念。火锅馆最常见老鹰茶、荞麦茶,偶尔发现茶壶里泡的是杭白菊或是茉莉花茶,会很惊喜。是到重庆后才知道老鹰茶,初时觉得苦涩怪异,习惯后认为与火锅、江湖菜最相宜,离开重庆后,再也没有遇到过。


日本饮茶的历史也不短,平安时代京都即始种茶,镰仓时代茶道渐行,普及民间。日本临济宗初祖荣西禅师曾两度入宋求法,并携回茶种,推而广之,宇治茶园即由此而始。他提倡茶禅一味,写过有名的《吃茶养生记》,说茶是养生仙药、延龄妙术,信佛念佛之时,吃茶可遣困消食,除病养生。精通茶道的僧人,还有一位松花堂昭乘,生于江户初期,是著名的书家,画儿也好。现在很有名的松花堂便当,据说就同他有渊源。


一保堂所售茶品


日常抹茶不易伺候,茶筅打半天的泡沫,一口便喝尽,还是吃抹茶点心便利。玉露很好,味青,甘甜,只是喝惯乌龙茶的恐怕不喜欢。煎茶也好,便是鲁迅喜爱的平价雁音也好。去专门的茶店购买当然再好不过,就是超市大袋装的,也不错,只是不够冲泡几遍罢了。京都产茶,买茶十分容易,再普通的超市都摆列着各种宇治茶。玄米茶亦很喜欢,尤其适宜冬天,若有铁壶就更妙。


上周带了稻香村的点心到课上分食,老师翻出一包陈茶,说是五年前哪位学生送的。众人相顾无言。泡出来的茶汤已作锈红色,淡极无味,大家却吃得高兴。想起暑假,曾从零陵处得了二两高末,拿很好的茶壶泡了,也很喜欢。


对了,还记得我家那两位猫君否?玉露、玄米,起的都是茶名。已经想好,日后再养几只,或可叫瓜片、高末。匆匆不尽,明春新茶上市,若能记得我,则再好不过。


顺颂冬安


松如

冬月初三,小雪后四日


(本文摘自《京都如晤》)




《京都如晤

苏枕书 著

9787101126747

49.50元


旅日作家苏枕书客居京都九年来的第一部通信体随笔集。作者用七年时间,记录京都山川风物之美与旅行、读书所见所感,以优雅细腻之文字呼应时光在京都这座古城的流转。千年古都,见字如面。 


(统筹:陆藜;编辑:参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