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料电池,启动在即

 恭喜发财gzx 2019-02-18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与积累,我国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车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储氢瓶等领域都已经具备一流的制造企业,其他关键零部件领域也初步具备量产实力。加上一直以来政策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燃料电池产业链中的企业具备与全球第一梯队燃料电池企业竞争的实力。我们相信,车用燃料电池商业化元年即将到来。

  当前燃料电池车基数低,而商用车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具备高增长潜力

  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有目共睹,海外知名燃料电池企业也积极寻求与国内企业合作,拓展中国市场的机会。根据巴拉德(BLDP.O)的官网披露,早在2016 年 7 月,巴拉德就与国内企业广东国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国内商用车供应燃料电池。2018 年 8 月,巴拉德又再度于官网披露与潍柴的合作。我们预计,巴拉德与潍柴的合作将加速燃料电池系统在重卡、船舶等领域替代柴油机。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的 2019 年即将执行的“十城千辆”计划,将加速燃料电池商用车运营模式的成熟。

  “中国市场”+“中国制造”,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空间超乎想象

  由于行业整体出货量仍然较低,整体制造成本、设备折旧与研发费用偏高导致燃料电池系统的售价居高不下。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与国内企业量产能力的提升,不久后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与近 5 年的动力电池一样,经历成本快速下降的过程。根据 DOE 测算,当燃料电池产量能够达到年产 1,000 万套时,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可降至 180 美金/kw

选择上,

1)优先关注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

2)关注我国目前较为成熟的燃料电池系统环节;

3)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建设或领先于整车销售,建议关注制氢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