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昵称61692183 2019-02-18

自然之道


范蠡:
大道之修炼,本无高下,皆效法自然之道,归根复命为宗。
怎么个自然? 怎么个归根复命?能具体说说吗?
青衣江:前句话含着生命的原理,小而言之,生命由灵与肉组成。广阔的说,灵是心理,心理含着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感知在里面,生理含着同宇宙万物的一一对应关系在里面。
个体生命以形体存在,他的基础是精气神。普通人精气神随外物游荡而散【“天有五折见之者唱”】,也就失去了生命。这个“归根复命”就是认识到生命的本体后,使精气神不随外物游荡而散的关键。
怎么个自然?参考前面对德的阐述

平凡 :
道长,道法自然,何解?每个人看到的自然是否不同
青衣江 :
道德经本来是高度的哲学总结,因为一切修行在通达以后,对宇宙生命的表达必然转到哲学的层面上来。
道法自然也是这种表达。
道是宇宙生命的本体,是万物存在的根本。
道分体和用两种形态,道体无古今无来去无爱恨无高低;道用是宇宙内展示的一切万有。
万有是道用的展示。
这道是展示怎这种运转的呢:道法自然。
这里的法是效法,也可以翻译为:自然榜样与万物的运转
至于每个人看到的自然是否不同
是因为对规律的认识不一样

平凡 :
我忽然在想,应该用先天的无念而念来看,才是自然;如果加入后天思维,则成了每人眼中的自然了。
如果对规律的认识不一样,是否走的路会有偏差,会偏离道的方向呢?

青衣江 :
规律就需要遵循而不是打破。因为规律的意思就已经表示:天的运转、地的变化、人的智慧三者相加的一种发展趋势,我们做事情实际上一直是因势而导势地行走。规律是总趋势,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改变发展方法方向的时候,不是打破规律,而是更好的适应。
所以我们肯定是在不断的犯错又不断的纠正中行进的。
道的外用也一定遵循这种规律和道理。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不会执著于好坏对错的的辩解,守着道体就行了----哪里还有真正的对错呢

平凡 :
就是顺其自然?
关于“守着道”,道长以前的谈话中可有方法或者提示
就是如何守着

青衣江 :
没有方法,只有不断消除障碍,让自己不执著于外在的成败得失罢了。
如果讲方法,最大最彻底的方法是:拿起和放下

傻吧:
对自然有了很深的认识和总结出规律应该就是悟道和体道了
那么遵循规律的顺逆而行大概就是守道了
利用规律就该是道用了

哦?

平凡: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上文出自《易传》
青衣江 :
定性和收心
做好了,它能帮助化去内景的许多迷惑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外世界,一个是内世界
这两个世界初级阶段不可兼得
所以先师说,外景不灭,内景不生
心不死神不活
完全相通
不仅相通,就是一件事物的两个表达
内景的展现,就是断灭外境后,外世界在个体生命留下的强大记忆和停留所致
这内景也象外宇宙,是体道而生。。。。

所以说,诵经可以是在培养一种习惯哈
因为内景和外景都体道而生,那么修炼外世界同修炼内世界应该是一样的啊
断外象可以使神不外耗,精气神的凝聚可以使外宇宙和内宇宙合而为一
从而了解宇宙有序的排列,使我们不再把世界看得太神秘---过去未来就摆在那里,没什么秘密
内世界外世界--其实是一个世界--已经摆在那里了,他们在有序地运转着,我们还留念它干吗
我们要进规律里去充当运转的灰吗,没必要,
内外世界都就那个样子,本体在哪里呢,回头看的时候,哦,那个支撑内外世界运转的东东是什么?
那就是本体了,它运转一切却无形无象
它生长万物却不留痕迹,
宇宙的本体,生命的本体都归在一个点上---道
内景不是道,外景也不是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有不是长久的存在
都是造化的产物
但是,作为生命的存在,我们不可能不活动,

而一旦活动就必然有思想,一旦有思想就不是道----内世界外世界都不是道就因为活动了,有思想了
所以这才有出世界和入世的个人应用


呵呵,人就是这个样啊,入世,出世,都得理会啊

青衣江 :
入世的规则就是道教处事为人的方式,
出世呢,就是思想完,应事完,就放下来,把内世界外世界关照一下马上放开


呵呵,不容易啊

青衣江 :
还是习惯
因为这个过程中,所有'神通'会一一历验,所以叫'守道',就是不为所动的意思
这时候,最知道'平常'心即道心


说的好啊

青衣江 :
我个人觉得,如果有人喜欢修行,不妨先训练自己的心态
不要把'修道'那么大的题目让自己扛着
都是一个过程啊,呵呵
因为每个人修行之初都觉得得道非常的遥远,非常的不容易


是啊,象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飞来飞去的找,呵呵

青衣江 :
这段路好象太远太远
咱们先不修道,先修心情,先修心态
每天都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规范一下,告诉自己,我会认真完成,再告诉自己,每件事情不管结果怎样,我都非常乐观的接受
就这样,坚持训练自己,
当然许多的过程我这里不能讲述

坚持到有一天,真的发现自己可以没有烦恼,没有坏心情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可以修道了
没有秘传
因为神仙有一种境界不过就是没忧愁嘛


呵呵,那就混沌了,要在世上生活也不太容易吧?

青衣江 :
我理解的佛教没烦恼--特别是同几个活佛交流,就是这种境界--不过如此罢了
不是,最后还是要可以'如来'又能'如去'的
去烦恼相对就去了执著 ,所以先训练自己的心态,不复杂的,道友门不要望而却步,然后再说要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


一开始就走心性路线,不知道能走多久
青衣江 :
哦,不是,
就是丹道也必须心能安静
这里做一点小解释可以吗
修行不论从丹道还是从心性入手,都是心先静,安静之后才分别两者的路线
一个是从精气神的调配入手,一个是从心性所染入手
精气神是身体的根本,身体是外宇宙的缩写,
外宇宙的本体是道,所以精气神所支配的身体必然地同外宇宙最后容为一体,
这个过程的内世界展现,同心性入手的内景展现有不同的部分
比如星系的组合显现就同心性的内景展现不一样
心性修行 同精气神为重的修行,在内景的展现不同
我们任何个体都不太可能让星系发生变化
改变小片地区的风雨雷电没问题
但是也需要明白,这是集体意识,你只是因为'虚其腹'的暂时应用
这是外世界的外化意识,并且内意识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破除它的---还要执著外世界的话
我解释训练心态的意思,是为了说明:但凡修行都必须能安静下来,而训练心性,不能划分到从心性修行的大范围去
不论那种修行,心不静就不能开始
而精气神的修炼,同观心的修炼,是在静下来之后才有分别的


不会

青衣江 :

如果我这里说,丹道也是一个过度---是过程,这大家有意见吗,
我个人这样认为
因为我觉得精气神都不能固的修行,他们的元神一定是散的--不管心性有多好
因为对外说明对外世界或内世界还有执著啊--可以叫留恋吧
青衣江 :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内世界和外世界都不是道
如果补充的话,可以是,因为现有的生命还必须以形体存在,所以要遵循内外世界的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