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第一章 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引言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道德经》不但是道教经典,也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名著,值得每一个人认真研读。 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初读老子道德经,者会感到艰涩难懂,各家也有不同的解释,从网络上可以查到不同的版本,各种解释都不能完全理解老子的本意。 但只要逐字逐句仔细揣摸,并结合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理念以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认真思考,你就会豁然开窍,悟出做人、处世、做事业、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许多道理。也就会充分提到《道德经》的博大精深。 我在陪孙子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参考名家的解读,加上自己的体会,逐章进行解读,以补足过去未能有机会认真研读老子《道德经》的遗憾! 一、 我的解读: “道”如果可以说得明白,解释得清楚,那就不是“道”了。“道”包含万物之理,它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实体,而且永恒不变,这个道理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说得明白的。 “道”是无名的,是没有办法给它加上一个名称来称谓的。因为你称它为甲,它就不是乙,你称它为黑,它就不是白。要了解大道,不能执著于语言、文字和名称,完全要靠心灵去领悟,否则就会误入迷途。 天体开始的时候没有实物,没有形象,这种情形可称之为“无”,“无”就是“道”的本体,宇宙的本源。 当“道”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随之而产生,可称之为“有”,“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当想到万物的本源是“无”,就可以想到“道”的本体精微奥妙;想到万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广大无边。“无”和“有”一个是“道”的本体,一个是“道”的作用,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都可以称为玄妙,玄妙而又玄妙啊! 宇宙万物创生的本源是“道”,宇宙的本体是“无”,"有"、“无”创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终于形成了万象缤纷的世界。 二、关于“道”的理解。 根据老子在各章中关于“道”的论述,可以了解到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个中心观念,它有如下几层含义: 1、 构成世界的实体; 2、 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3、 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 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第一章所说的“道”是指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机,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 三、心灵药方: 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它的规律而发展,我们只能顺其自然而处之。 遇到了事情,要有沉着而冷净地思考,不必急於表白。 只要问心无愧也就可以了。 人间事物,原只是自自然然的生长,不必在乎,但也不是不在乎,要懂得自在、自然。「道」的门是为沉默而生长的,喧华的人门就让它们喧华吧! 不是不去管它,而是要沉净地按照其规律去管它,管它就要先自在。 总之,我们的处世态度要,一切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太执著,否则会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