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的张家油条

 青岛Looker 2019-02-18

【二胡】风居住的街道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往往对油炸食品心有忌惮。说归这么说,可很少有人敌得过油条、馅饼之类的诱惑,特别是在北方。而在济南,一解口腹之欲的早餐除了油条,还会有鸡蛋包和甜沫儿。济南坊间流传着一家张家油条,被称为济南“最好吃的油条“。在网上搜一下“济南最好吃的早餐店“,几乎所有回答的头一份都是张家油条。


张家油条原来在按察司街边的一个小院子里,也没有正式的招牌,前几年来的时候,只有一块写着“张家油条,正在营业”的小木板立在院子门人行道上。

那时候的小院子很简陋,甚至有几分凌乱,而这恰恰是柴米油盐的日常。城市中最先醒来的人当中,一定包括这些勤勤恳恳的早餐店中的主人。那些升腾的热气,能看到一个城市的缩影,更能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济南人一天的生活常常就从这一碗甜沫,几根油条的温暖中开始了。

我在排队时很享受看老师傅炸油条的过程,先把面擀成大的长条,然后有节奏地切成小窄条,两个窄条儿叠在一起,一抻一拽,随即下锅,一整套动作娴熟自然。油条便在油锅里慢慢变长变大,变成金黄色的诱人模样!


油条出锅,好多人还没走出院子,就忍不住拿出一根咬下去,我也馋的试过,外皮是脆脆的香,里面是松松的软。吃货们把张家油条称为“济南最好吃的油条”是有缘由的,和大酒店里金黄蓬松的大油条相比,这油条确实“有点儿丑”,不仅个头儿小,色泽也不怎么鲜亮,但他们坚持只用原材料炸油条,不加明矾也不加泡打粉,炸油条的油也经常更换,丑是丑了点儿,却是最放心最安全的老口味。油条再好吃也不会惊艳到味蕾,它很平实,就像是老母亲做的饭,不见得精致,可吃起来踏踏实实的,那是家的味道。

早春时节,我又来到济南,虽说酒店的自助早餐很丰盛,我还是想去看看那家小店,我知道,自己又馋那种老感觉了,于是一大早我便骑着共享单车去寻味。

按察司街上的小院已经拆了,张家油条搬到了原址北边明湖小学冲着的巷子里面了。

师傅们还是一样的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想念的味道,济南就在这样的细节里鲜活起来。

鸡蛋包要先炸面皮,这个过程和炸面鱼是一样的,变色后捞出来,在面皮上抠个豁口打入鸡蛋,再次下锅把鸡蛋炸熟。关键是掌锅的师傅可以一只手完成这些动作,这才是真正的低调而有内涵。


鸡蛋包看上去并不好看,但真的好吃,炸的很脆。一口就可以咬到蛋溏心的蛋黄,软糯糯的,很鲜美。也有人不喜欢吃溏心蛋,只需说一声,师傅会帮你炸的火大一点。

来这儿买早点的,很多都是老街坊,食客和店家熟络地打着招呼, 完全是家人一般的感觉。这次我在排队的时候便遇到一位大妈来买早点,她买鸡蛋包的时候自己从家里带来了鸡蛋,这样就可以只交一点加工的钱了。所谓的便民就是体现在这样细微的温度里。

济南人的早餐也总少不了那一碗甜沫,这可是济南的传统。冬天清冷的早晨喝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甜沫,那种暖和和的感觉会唤起身心的极大满足。甜沫是咸的,可它偏偏叫“甜”沫,当一口咸淡正好的甜沫滑过喉咙的时候,花生的味道,软而不糜的豆腐皮儿和粉条,滑溜溜的菠菜都那么走心可口,再加上油条的香和鸡蛋包的脆,怎么能不令人垂涎?关于甜沫的名称由来,最能自圆其说的一种说法是“添末儿”。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之类的“末儿”。味道好,“添末儿”就传开了。后来人们以讹传讹,便成了今天的“甜沫儿”。

我翻出了张家油条小院拆除前的老照片,很怀念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小院里那一盏暖色的灯,一种老感觉,不温不火,是最舒心的味道。

我很庆幸按察司街的老院子拆了以后还能找到张家油条,这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坚守,这是对传统情怀的守望,也是对城市温度的渴求。不希望哪一天这个藏着最深的济南味道的路边店会关门,希望老济南的味道,永远在巷子里飘扬。我们在飞快的节奏中能来坐坐。一碗甜沫,一根油条,一个鸡蛋包,一种“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老城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