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清代皇帝的慕古情怀——宫廷仿古瓷器、玉器赏析

 alayavijnana 2019-02-18

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11月20日(星期二) 晚上 8: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B厅






康雍乾三朝,不仅国力昌盛,国泰民安,创下了清代盛世王朝,同时御窑厂也生产出了最为精彩的宫廷御用瓷器,而其中,以仿烧前朝的摹古之瓷最为精彩。是次,宫廷专场中甄选多件,与君共赏。



成化斗彩开一代彩瓷先河,冠绝千古。后世多有摹仿,成化一朝的重要品种——斗彩鸡缸杯的身价也与日俱增。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清代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极受推崇。当时程哲《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奇《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两岸故宫博物院均藏有成化时期鸡缸杯以及康、雍两朝的仿烧制作,都以8.2厘米左右的藏品常见,而本品较之常见之作更为小巧精致,直径仅为6.2厘米,于方寸之间的精细绘制,以表浓浓的慕古之情。

Lot 2305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时期

D:6.2 cm 

来源:Lizzadro Collection (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本朝斗彩鸡缸杯


成化瓷器玲珑奇秀,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唯有雍正作品最具成窑风韵,故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成化、雍正二帝虽相隔二百余年,却在瓷器上表现出极为相近的艺术品位。究其缘由,盖因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画意典雅的风格引起了雍正帝对于瓷艺追求的共鸣,故屡次指示御窑厂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以求摹作,将成窑神韵复原重现。如本次专场中的多件精细小品:

Lot 2306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灵芝纹杯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10.3 cm 

来源:上海藏家旧藏。


本品其原型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之藏品。雍正御窑仿烧此品种,在成化的基础上,既有模仿,又略有创新,就尺寸大小而言,有口径7.2厘米、口径10.2厘米两个品种,小口径的作品基本落“大明成化年制”寄托款,并在纹样和施彩方面更忠于成窑作品,可参考两岸故宫藏品。亦有落雍正本朝款者,有如本品。而与本品尺寸相同者,检视公司典藏,未曾查阅到,仅在近年市场中流通过一例对杯,以168万元人民币成交,可为参考。比较而言,落雍正本朝款,设色更为淡雅清新,更趋近于雍正本人的审美。

Lot 2307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缠枝莲纹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7.1 cm 


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有多处雍正皇帝下令以成化瓷为模板进行瓷器制作的记载,雍正十三年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对“仿嘉窑青花”与“仿成化窑淡描青花”专有记述。仿成化的青花,色调青灰淡雅,而仿嘉靖、万历时的青花瓷,则呈色浓深泛紫,两种青花风格迥然不同,二者相比,仿成化青花更为成功,款识亦佳。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缠枝莲纹小杯一对即为此中杰出一例,成对保存,实为难得的雍正青花收藏佳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杯曲线流畅优美,深具皇家典范。手感适中,捧于手中,恰合掌心。其纹样取自成化时期缠枝莲纹碗,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此杯胎体轻薄,迎光而视。绘画采用淡描双勾法,勾出轮廓线,加以重染,画风细腻,构图疏朗,清秀典雅。

Lot 2312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红彩花卉纹小杯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8.3 cm

来源:香港拍卖会,2015年6月3日,lot 3232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


成化时期,官窑瓷器的烧造也会借鉴同时期其他艺术品,如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红彩花卉纹小杯。此纹样源自成化时期的青花红彩杯,其渊源应是仿自同期红蓝宝石镶嵌器皿。《明实录》曾记载成化二十年(1484)发生过锦衣卫与内侍勾结获取宫廷宝石之事,东窗事发之后,宫中不再大量购买宝石镶嵌器物。于是喜欢奇巧之物,侈靡至极的万贵妃的兴趣自然转移到其代替品—瓷器上,此纹样便应运而生。是次拍品工艺考究,画技高超,无论胎体、釉质亦或设色,均为同类器之首,实为赏玩之佳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除上述所提到的斗彩、青花等品种以外,单色釉瓷器的烧造可为雍乾隆时期慕古之风的又一代表。哥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的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备受文人雅士推崇。元明清时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唐英《陶成纪事碑》有“仿铁骨哥釉,为模仿宋哥釉之特色”,《景德镇陶录》也有:“哥窑,镇无专念者,惟碎器户兼造,遂充称哥窑户”的记载。

Lot 2343

清雍正 仿哥釉铺首瓶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H:25.6 cm

来源:香港拍卖会,2005年5月30日,Lot 1488。


清雍正仿哥釉铺首瓶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之壶,古朴凝重,肩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古风荡荡,器身凸起弦纹,平添动感。通体施青灰仿哥釉,釉水凝润,开片疏朗有致,遍布器身,宋人意趣,尽在其中,与清代古瓷鉴定家蓝浦所云“古哥窑器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载《景德镇陶录》)正相符。

Lot 2314

明 仿哥釉印池

W:7.5 cm

来源:北京藏家旧藏。


另一件文房小品明仿哥釉印池颇为古雅,古意犹存。明清之士尚慕风雅,复古之风盛行,此风带领之下,书斋陈设成为文人雅士们关注的焦点,是而诞生了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之类记载文人清供的专门书籍,高濂之《燕闲清赏笺》中道“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未能胜也,故今官、哥窑者甚贵”。从中可知,印池宜以瓷器为受用,官、哥窑制品最珍贵。同类之代表作品,可参考我公司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中“明 哥窑印池”,曾为清宫旧藏、瞻麓斋旧藏,可见众藏大家对官、哥类器物之钟爱。此器虽小,却为文房佳用,神清气闲,身临宋人隽秀。


查阅书籍,此造型藏品亦可能在清档中认为是洗,据清宫档案,《乾隆二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六月初九日,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官窑四方洗一件……传旨著入百什件,钦此。”



特别难得的是本品递藏有序,从其底部旧签可知,本品应入藏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签墨书“新167102 805”的编号,同时上方又有“明 仿哥(宋)”的笔迹,由此可以看出,本品在入藏故宫时,很有可能对其年代存有不同认识。后本品又释出,为书法家珍藏。配有天地盖。


雍正御窑对仿官釉的重视由唐英《陶成纪事碑记》的记载可见一斑,在仿古采今岁例贡御的五十七种釉彩之中,首项即是“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胤禛让御窑厂对照内府收藏的宋官器皿一一临摹,其钟情之深自不待言,亦正是如此般的执着,铸就了雍正一朝摹古艺术的空前辉煌,lot2345清雍正仿官釉六方大瓶即为代表。


Lot2345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大瓶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H:67 cm

来源:北京藏家旧藏。


六方瓶是唐英任督陶官时所创造出来的新品种,由于六方瓶不能上圆拉坯,必须分块连接,成型困难,成品量极少,属于雍正早期宫中高档式样陈设器之一,品种所见有青花、粉彩镂空、单色釉等品种,均为御窑珍品。


本品于六方形的瓶体之上,肩部又凸起一道棱线,将器物分上下两部分,打破了自上而下的棱线带来的单调感,彰显出雍正御瓷清秀优雅中少有的刚阳之气。釉汁滋润厚腴,古雅静穆,纹理疏朗自然,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古典美。由于此类官窑重器烧造难度大,且成品率极低,因此当时的数量就极为有限,保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拍卖市场上更为罕见。


作为雍正皇帝的继任者——乾隆皇帝希冀通过传统儒家的礼来治理疆域,将自己视为古代贤王,以礼治国。因而,乾隆时期所做的一系列仿古瓷器均体现了他对周礼、古代礼制的向往。


Lot 233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龙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34.5 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乾隆朝的仿古范围十分宽泛,最为核心的则是对商周特别是西周青铜礼器的仿制,有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双龙耳尊。由于青铜礼器作为正统思想中理想的礼乐制度的集中体现,是古典美学的凝聚,故而成功地仿制这类器物,未尝不是高宗重现圣王时代的一种自矜,同时也是对他心目中宫廷工艺典范的一种探索。尊为以瓷仿铜的具有“礼器”性质的宫廷陈设瓷,为清代仿古铜器之典型瓷器作品。


本品造型敦实大气,颈饰对称双龙耳,古意悠然。外壁青花纹饰以青花双圈为界,呈带状分布,自口沿向下为各类缠枝花卉纹饰,海浪纹等。布局繁而不乱,青花发色纯正。


同纹饰、造型可参考者,于2006年在香港艺术品市场中出现,以684万元人民币成交,尺寸比本品大(52厘米左右)。还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同为本品造型,以青花烧造的同时期龙耳尊,纹饰构图不同,亦为大尺寸54厘米的陈设器。同样以此造型为本,还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尺寸为50厘米有余的清乾隆茶叶末釉龙耳尊。本品较之以往常见50厘米有余的大型陈设器,更为稀少,更适宜陈设于书房厅堂,赏古品鉴。


乾隆时期慕古之风兴盛,不仅体现在宫廷御用瓷器方面,玉器中也可看到乾隆皇帝的尚古之情。清乾隆白玉雕龙饕餮纹盖觥即为一例。


Lot 2339

清乾隆 白玉雕龙饕餮纹盖觥

H:19.2 cm


觥取整块玉料雕琢而成,器形及纹饰皆仿自上古时期之青铜器。玉觥略呈长方形,宽流上扬。腹中部饰变形饕餮纹,觥胫部雕海水江牙,圈足处雕变形回纹。流的下方镂雕一兽首,口内衔环。兽首狰狞,古朴神秘,活环打磨圆润。器身一侧镂雕爬行状螭龙为柄,龙首高出口沿边,龙身呈直线型附于觥身一侧,龙脊略扭曲,四只龙爪和龙尾紧贴觥身,矫健灵活。同为此造型的玉制作品,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觥为古代青铜器,用来盛酒或饮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器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状。觥是明清仿古玉的一个重要器形,乾隆甚爱玉觥,曾多次制御题诗咏赞,可见乾隆帝本人尚雅习古,对其推崇至深。此件作品为乾隆朝玉器制作的翘楚之作,选材精良,采整块和阗白玉,商周青铜之庄严与盛世玉器之葆光内蕴淋漓尽致地融合于此觥一器之上,尽展乾隆朝摹古创新之卓越成就。


Lot 2375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谷纹璧

D:7.2 cm

来源:法国Daniel Bronstein Cifuentes家族旧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