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诊断乳腺癌,PET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静远Dr 2019-02-19

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


来源丨@西京PET老王 微博



临床和CT都诊断乳腺癌


刘大妈,63岁,陕西外县农民,3月前发现乳腺包块,开始摸着有绿豆大小,不疼不痒,并未在意。但包块生长迅速,刘大妈有点害怕,赶紧让老伴陪着来我院检查。等了一天,连个号也没挂上。老两口只好在医院附近找一个小旅馆住下来。

        

刘大妈两人又等了两天,好不容易挂了一个乳腺外科的教授号,教授摸了摸这个包块,感觉不好,怀疑乳腺癌,赶紧让做一个乳腺CT。CT检查的地方也是人山人海,两天后才能安排去做。没有办法,老两口只能在租的小旅馆等待。


两天后终于做完了CT,第3天CT给出了报告,老伴看到报告傻眼了,乳腺癌三个字如同晴天霹雳,老伴看不懂报告中“右侧腋窝多发稍大淋巴结,右肺小结节”是什么意思?


       

拿到CT报告已经周五了,老伴瞒着老太太,说还没有查清楚呢,又和老太太回到了小旅馆。那个教授下周二才坐诊,还需要等几天。这几天,老头假装镇定,偷偷和周围看病的人做了交流,得知看这种肿瘤至少需要几万块、甚至几十万。


老头悄悄地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打了电话,说了老太太的病情,而且让儿子再凑几万块钱赶快来。儿子和单位请了假,安排好了家里,迅速和父母会合。儿子陪着父母,又找到了教授看CT报告。


教授悄悄给儿子说CT报告中的“右侧腋窝多发稍大淋巴结,右肺小结节”可能是转移,但还有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现在还不清楚,如果有条件可以做一个全身PET/CT。儿子也觉得有必要搞清母亲的病情,同意做全身PET/CT。


教授开了一张PET/CT检查申请单,诊断中写着:右侧乳腺癌,右侧腋窝淋巴结、右肺转移?。得知了患者的就医过程,我科第二天就给患者安排了PET/CT检查。



PET/CT出现了多处矛盾

         

做完PET/CT,我先看了右侧乳腺病变,病变大小约5.0X8.0cm,病变有分叶,标准摄取值SUV15.8。这个病变可以用乳腺癌解释,就是SUV似乎偏高了一些,如下图: 


右乳腺病变

        

我再看看腋窝淋巴结的情况,如下图:淋巴结均不大,基本在1公分之内,红色箭头所指的几枚淋巴结有轻度代谢,SUV介于1.8-2.6,右侧腋窝还有一枚稍大淋巴结没有代谢(绿色箭头所指)


        

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认为这几个有代谢的淋巴结是转移性病变,那个没有代谢的淋巴结是良性病变。


我又看到了胸骨上的代谢增高病变,难道还有多个骨转移?


我又把CT调到了骨窗,我发现了更多的骨骼病变,骨骼病变代谢从轻度到中度代谢增高,但CT图像上没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改变,如下图: 


▲多发骨病变

        

结合腋窝淋巴结和多发骨病变,用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解释起来似乎比较通顺。但在看骨病变的同时,我又发现了盆腔的病变。


盆腔里的病变是淋巴结还是其他器官?我把CT调到软组织窗,再看看盆腔,又发现了子宫病变。


怎么解释子宫病变呢?乳腺癌转移到子宫,这种情况太罕见了,可能性太小。同时发生乳腺癌和子宫癌,这种情况我们偶尔遇到,但发生率也不高。怎么解释起来更合理呢?

        

我需要再仔细看看下腹部及盆腔的情况,在仔细看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腹壁下和腹膜后淋巴结病变,如下图:


子宫病变

        

腋窝的淋巴结病变用乳腺癌解释起来还算合理,腹壁下和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用乳腺癌解释起来就不太合理,不符合淋巴结转移的通道。那能用子宫癌解释呢?子宫癌淋巴结转移首先发生在子宫周围,但一下子跳跃到腹膜后比较少见,尤其同时一步腹部下淋巴结的转移的就更少了。似乎用乳腺癌、子宫癌伴转移解释起来也有不合理之处。

        

那怎么解释这些病变呢?还有什么蛛丝马迹没有?我又仔细看了上腹部的图像,又发现了胰腺上的病变,如下图:


        

乳腺癌伴胰腺转移?子宫癌伴胰腺转移?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少见,难道胰腺同时有胰腺癌,是同时有三种原发肿瘤吗?

        

除了胰腺病变,我又发现了右侧肾上腺的病变,如下图: 


胰腺病变

         

肾上腺病变是转移的吗?如果是,是乳腺癌还是子宫癌转移的?如果不是,是原发的肾上腺癌吗?难道是四种原发肿瘤吗?这种可能性十万分之一的几率都没有。还需要怎样思考呢? 


右肾上腺病变

   


PET/CT的诊断及病理验证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病,可以把所有的病变都可以连接起来去解释,这就是淋巴瘤,影像上有一句话,四不像时想想淋巴瘤。我们给出了恶性病变的诊断,首先考虑淋巴瘤,建议最好穿刺的乳腺病变进行穿刺活检。

 

临床医生穿刺了乳腺及腋窝淋巴结,结果如下: 


[(右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 查见异型细胞巢伴坏死,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支持B细胞淋巴瘤,倾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


(右腋窝)查见少许纤维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 ),Bcl-6( ),CD10(-),MUM1( ),c-Myc( 75%),CD20( ),CD21(-),CD3(局部 ),CD30(-),AR(-),CK5/6(-),E-cadherin(-),ER(-),HER-2(-),Ki-67( 95%),P120(-),P53(灶 ),P63( ),PR(-)。

       

为什么腋窝淋巴结没有发现肿瘤呢?我们分析,一是腋窝淋巴结较小,二是这几枚淋巴结不一定全是癌细胞,所以存在取材不当的风险。

        

对了,还有肺结节呢?右肺内小结节没有任何代谢,我们考虑良性病变,如下图: 


右肺小结节



PET/CT的临床价值

         

从这一例患者中我们得到三个教训:


第一是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包块,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仅仅依靠CT等常规影像可能是不够的,常规影像受部位的限制可能存在片面性的问题。


第二是对于不明原因的包块,可以一步到位进行全身PET/CT检查,根据其全身性、不遗漏的特点,明确全身病变的数目、分布特点,再根据代谢特点,综合分析多个病变的关系,排除一个个存在的疑问、矛盾,找到一条线把所有病变串起来,尽量用一元论解释所有病变


第三,PET/CT可以根据病变的分布和代谢特征,指导风险最小、最容易的活检部位进行取材,得出可靠的病理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