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吃药两天了,还没好,快点给我开点补液。”“医生,孩子生病吊水快一点,请你帮我配点静脉用药。”……门诊常有患者提出上述要求,医生对此哭笑不得。静脉输液真的比口服药物起效快吗? 两者生物利用度不一样 临床上给药的途径有很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陈勤奋说,除口服药、静脉输液,还有肌肉注射、透皮贴等。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口服或输液,主要取决于药效在体内的“发挥情况”。以最常见的抗生素为例,针对胆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不同疾病病种,抗生素应用各有不同,有的选择口服,有的选择输液。而同一种药物,也可能制成口服药、静脉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有的放矢选择。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钟晗介绍,口服药与静脉输液的区别在于其生物利用度问题。“口服剂需通过肠道分解、释放再吸收入血,起效需一定时间;而针剂(静脉用药)的生物利用度是百分百。因此,如何选择,必须权衡利弊。”如喹诺酮类抗菌药口服剂的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与输液相比没明显差异;而头孢类的口服吸收度可能小于输液,但对轻症患者而言足够用,也无需输液。 部分口服药可达输液疗效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管药师李晓蕾介绍,输液作为一种给药方式,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无论是成人或儿童,但凡有个头疼脑热,首先就想到输液,“其实它是仅对急救、重症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 “输液不是万能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生高佳敏说,“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为例,临床证明,感冒病程是自限性的,静脉用药毫无益处。”至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小于38.5℃,白细胞轻度升高,口服药物就够了。 随着药学发展,曾经必须静脉输液的疾病,而今口服药可达到相同疗效。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例,只要患者消化道没问题,口服可乐必妥或莫西沙星,便可有效治疗。部分肿瘤(多发性骨髓炎、慢性白血病等)化疗药物,已从静脉输液变为口服药,患者依从性大幅增强,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 紧急情况应输液给药 那么,哪些情况下必须输液?李晓蕾解释:“第一,要看所选药物的性质,如有些抗生素或需液体稀释溶解后静脉给药的药物;第二,要看患有何种疾病。”她认为,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严重的过敏现象、严重的细菌感染、紧急疾病、严重脱水与哮喘发作时,应输液给药。患者最恰当的做法是遵从医嘱,对给药方式不主动要求,也不过分抗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