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炼领导者的气质

 江山携手 2019-02-19

   最近,读了《做人做事做领导》(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庄严)一书,引发了很多思考。这本书从“领导要有人情味、成为高明的管理者、树立沉着稳健的领导形象、领导才华如何施展、以团队精神提升人气、精通激励人心的学问、成功领导的多种面孔、宽广的胸襟恢弘的气度、用心营造人际和谐、成为思想的传播者”十个方面阐述了用人管人之法,谋事成事之道,也引发了我以下几点思考。
    领导要善于思考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腾出一点时间和自己交谈、商量或从事有益的思考。无法忍受孤独的人,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心胸狭窄,眼光日益短浅,行为也会变得幼稚可笑,当然不会有坚韧不拔、沉着稳健的作风。忽略了自己大脑的思考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深刻而周到地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有可能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失误。如果我们的管理工作多一些思考,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尽善尽美。事前多考虑,我们的效率会更高;事后多反思,有助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静思出智慧,让我们把“高处不胜寒”当做一种别样的享受,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培养起了领袖气质和管理者才能。
    领导要有选择地做事     
  《做人做事做领导》这本书中有这样两个小节——“领导要做领导的事”、“爷爷不要管孙子”,两个小节阐明的共同观点就是:做领导不要事必躬亲。书中写到:提高领导效能最根本的办法是领导要做领导的事。实践表明,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许多领导常常“不务正业”,专干别人该干的事。比如,本来属于身边工作人员的事,他却代劳;本来分工由别的领导负责的事,他却包办。这样一来,尽管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累得焦头烂额,但效能却很低。爷爷管孙子的现象常常会陷入爷爷累死、爸爸闲死、孙子难死的怪圈。
  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善于自我约束。所谓自我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要抓大事。领导要努力克制自己,尽量不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浪费过多的精力,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我约束的第二个意思是要求上级领导不直接干预下级领导的工作,通俗地讲,就是不要抢下级的活干。二要尽量排除不必要的工作。领导除了不要插手别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外,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应在通常属于自己的工作中再做精简。也就是说,只做那些非做不可的工作,而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则应尽量排除,少做无效劳动。三要最大限度地向下级授权。一些领导之所以成天忙忙碌碌却又干不到点子上,其原因就是抓权太多。这些领导一方面抱怨事情干不过来,另一方面又事无巨细,什么事都要亲自管。 
   领导要博览群书  
  “要想拥有成功者气质,你必须按部就班,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习必要的课程,才能更上一层楼。就像我们学习如何穿着打扮,以及如何处理压力的情况一样,成功者的气质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的。”我非常赞同书中这一观点。
  读书能提高做人修养。阅读不只是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提高品位,修身养德。作为管理者,应时刻有不读书就落后的惶恐感,静心读书,专心求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担负起重任。
  “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20年后,必判若两人。”一位前任的哈佛校长这样告诫他的学生。读书不一定非要做官,但做了“官”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换言之就是“学而优”不一定都“仕”,但“仕而优”一定要“学”。这其中道理显而易见。
  领导者只有具备出众的能力、非凡的成就、公正的态度,才能获得下属的崇敬和钦佩;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卓越的德行、有魅力的个性,才能博得团队的拥戴与支持;只有具备超凡的智慧、优秀的品格、榜样的力量,才能拥有崇高的威望,才能实施有效的领导,才能打开领导者的成功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