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登瀛 随风飘雨 2019-02-19 阅读25 历史沿革 《本篇来自网络》《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返回大陆,取向说法不一,人们信服其率众经朝鲜半岛去了日本。徐福则在当地之山——崂山留下后代,后代改山名为“劳”后改为“崂”,取姓氏为“劳”。《史记》对徐福有简短的记载。西汉刘向撰写的《列仙传》,晋人葛洪写的《神仙传》以及《广异记》,《仙传拾遗》等书中,都有对徐福神乎其神的描述。1934年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在这一带兴办教育和开发崂山旅游,进行环境研究时,考证出这里是秦始皇求不死药派徐福伐木造船的地方,徐福从这里登上了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的瀛洲,故将这里改名为“登瀛”。至今登瀛民俗风情园内仍留有一块“望儿石”,传说中数千童男童女随徐福东渡,母亲站在海边苦盼孩儿归来,日久竟化为一块极目远眺的人形岩石,似乎在企盼远行的孩子平安归来。2008年3月,徐福东渡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瀛村也成为很多历史学者、民俗学者怀古探幽的世外桃源。这里旧有“登瀛梨雪”的美誉,是崂山的十大胜景之一。“崂山脚下登瀛村,环山面海隐丘林”,这是原山东省副省长余修1958年视察登瀛学校时所题长诗中的开篇句,形象地写出了登瀛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登瀛村被誉为“崂山第一村”,三面环山,南临黄海登瀛湾,是崂山西麓一块肥沃的盆地。每当仲春时节,满山的梨花飘洒在一层层梯田式的山坡上,玉蕊琼英犹如雪盖半坡,这一景观早年被誉为“登瀛梨雪”。近年来,附近农民又多栽植水蜜桃树,清淡中又添了粉红,桃花似片片红云,梨花似皑皑白雪,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清香,景致宜人,使人有身临仙境之感。“不到登瀛来,怎识东海崂。”景区内的山谷更是享有“小崂山”之美誉,乃崂山之余脉,其山体不大而回环曲折,集秀、幽、峻、奇为一体。山中建有登峰盘道,由四百三十二级台阶组成,皆取山中天然之石顺势铺就,全长约4里。山中有莲花峰,高253.9米,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形似莲花,故名“莲花峰”,令人倍感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之奇!另有“神龟望月”、“石门”、“仙人床”等自然山石景观,追溯出古老的传说以及对遥远历史的冥想,令游人遐思无限。登峰远眺,海天一色,山色云气相映,犹如身临仙境。茂林奇石、琪花瑶草比比皆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
|
来自: 随风飘雨AA > 《青岛崂山爬山探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