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玉米季节性规律研究

 fogsun 2019-02-19


玉米季节性规律研究
 
 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从而使玉米的供给也具有季节性特征。研究玉米
季节性规律,能在一个市场年度内更好地把握玉米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变化及分布情况。本
文选取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文华玉米指数)上市以来数据和近十年来大连港口玉米现货价
格数据来研究玉米是否存在季节性规律,价格走势呈现何种特征。
 
 第一、了解中国玉米分布及现货市场运行特点,分析得出理论上价格季节性特征。


 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其中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
播玉米区的种植面积占中国玉米总面积60%以上,是玉米主产区,每年10月份左右玉米成
熟收获,此时新玉米开始上市,对现货市场形成供应压力,从而打压价格。
 我们知道,东北玉米由于产量较大,是国内第一大玉米主产区,虽然玉米10月份收获,
但由于东北玉米商品率高,国储与贸易商不能收购水分较高的玉米,因此每年11、12月份
东北玉米在经过了一两个月的低温凉干或烘干后才开始大量上市,在春节前形成第一个售
粮高峰期,因东北地区有近50%的农民靠玉米为生,吉林则高达80%,农民需要用卖玉米换
来的钱备年货过年。而到每年的3月备耕前,农民需要用手里的玉米换成种子、化肥等,
从而再次形成售卖高峰。与东北玉米销售不同的是,华北玉米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虽然
产量较大,但消费数量更是巨大,可谓即是主产区又是主销区,因此玉米不需要等到晾干
或烘,具有即收即销的特点。
 因此我们会从上述分析发现玉米价格在每年收获季节(10月份以后),尤其是农民集中
售粮时期价格会受到供应打压,出现下跌。但随着农民余粮不断出售,在经过各主体收购
及企业大量消耗后,供应逐渐偏紧,第二年3、4月后价格又会开始出现上涨。


 
 第二、通过连玉米指数与大连港口玉米现货价格走势,验证理论上价格季节性特征。


 按照上述理论上分析,玉米价格应该在收获季节的四季度和隔年一季度下跌,而在二三
季度尤其是到7、8月份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上涨。但我们对数据处理加工后,从连玉米上
市以来每年的走势图上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除2008年金融危机后连玉米在收获季度下跌
外,其他年份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季节性,一四季度反而上涨,二三季度却下跌,而且
每年低点都出现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正好与理论上的推测相反。

 我们通过对大连港口玉米现货价格进行处理,观察可以看出其价格运行规律性不强,季
节性特征不明显,总体运行相对比较平稳,价格波动主要集中在第四度季,而且第四季度
没有规律性特征。因此农户与现货企业需要对第四季度玉米价格重点分析研究,并根据自
身情况进行现货处理与期货套期保值来管理价格风险。

 


 第三,理论与实现背景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连玉米期价实际走势具有较明显的反季节性,原因主要在于影响
玉米期价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简单的季节性供应压力的出现,而是天气炒作和收储政策等较
为复杂的多因素共同影响。我们知道第一季度玉米供应充足,东北农户因购置年货而大量
抛售玉米,但玉米期价仍能上涨主要是受国家收储政策及企业年前大量采购备货所致,到
3、4月份市场开始炒作大豆玉米争地,可能使期价继续保持坚挺。进入二季度市场除天气
炒作外,基本面一般表现平淡,而且是玉米消费淡季,玉米最重要的生长期不也在二季度
,天气炒作难以演绎出大行情。三季度本应该是玉米青黄不接之时,玉米期价应该上涨才
是,但实际上此时正是国家玉米抛储打压价格最严重的时期,而且此时消费更为清淡,因
为市场在预期新玉米上市供给压力加大,新玉米价格较陈玉米更有竞争力,期价一般提前
做出下跌反应。四季度新玉米开始上市后,国家会为保护农民利益而出台收储政策,而且
农户在刚开秤时难以接受低廉的价格,整体会出现惜售心理,指望国家出台收储政策以提
振价格,因此政策成为第四季度最大的炒作热点,期价往往以上涨为主。

 
 总结:玉米期货是世界上第一个交易的期货品种,美国玉米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但
中国玉米市场受政策调控,往往出现反季节性走势,每年一、四季度以上涨为主,二、三
季度以下跌为主,年内低点一般出现在二季度末和三季度初。在分析玉米期货价格时,应
该特别注意政策及天气因素。在各季度中,第四季度价格一般波动较大,投资机会较为丰
富。产业服务在第四季度应特别注意玉米价格波动,积极采取措施管理价格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