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问三:人为什么叹气2

  平凡的人 2019-02-19

口问三:人为什么叹气2   曾骞(散人)

不管是欠,还是唏,都是人体为了心息相依,从而同时协调意与气,为的是实现一定的意气相随。试图用这些办法自我纠正气机。达到水火相见。由不济试图调频至既济。

因为人的心神被外在事物耗泻过多,所以才会产生欠与唏。另外还有太息。唏与太息,在逻辑上应该列并一起来谈。《口问》中有一段关于太息的论述。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太息。现在一般把认为是“叹”的通假。对此,我保留看法。先直接只就太字看一下。

太,实际就是过于,或为大之意。比如十二原穴中有太冲、太白,古有太古,虚空有太虚,古时最高学府叫太学,易有太极,寒水之经有太阳。息,有太息。即所谓“闰以太息”。闰即余之意。按《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平人的呼吸,常息之中,在一呼一吸之间,还会出现一次相对较长的经脉波动,即所谓的呼吸定息脉五动。此平人无病之脉。

《口问》中,将太息描述为一种能量出偏,是由于忧思郁结导致心膈不舒,气道约,从而需要用深呼吸的方式来做舒缓。约,就是结而不行的意思。在很多医书中,都有“善太息”一说。老是胸闷叹气。所以太息善悲,甚至易惊怵。善太息者必善悲。生理与心理相连,息息相关。本来气盛而郁,就会在情志上表现为发怒,但气盛而郁,就会叹气。阴柔濡滞老是不解除,也就有了“善太息”。粗重因在,安有轻来。不断地试图自解自救。太息与怒,都是由于郁,由于意气不相随。两者不过虚实之别,而产生不同的外在形态。

太息,呼与吸都很深,所以有之太。并且是以呼为主。息字,自与心而合。自心为息。所以平日说休息了,实际上就是把六根暂退,回到与安住自心中。人体运作上有个规律,呼出是心与肺在管,吸入是肾与肝在管。那么也就是说,所谓太息,实际上是采用腹式呼吸来扩张胸膈以上的区域。胸膈之上是阳气的高聚点,没有足够的空间,就会影响到阳气的聚合以及推行。

而且气道约,本身也和横膈受阻碍有关系。横隔膜这个地方,本身是有很多细小的孔道的,很容易会因为气态的污浊,或是液态的污浊,甚至是固态的污浊等发生壅塞。通过凹凸腹部的方式带动扩张胸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震动到横隔膜,尽量把能抖下来的淤堵抖一些下来,把能上排的也排尽一些。这就好像接在水龙头上的一根胶管,因为某处反折时,就会听到水压产生出的气压声,为的是冲开反折处。

“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这也是根据发生太息的原理,所设定的一种基础思路。

《内经》中另有:“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视足少阳脉之陷下者灸之。”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视盛虚实寒热,陷下取之是也。”都是气不盛而郁。其他各种典籍中关于善太息的治法很多。

人有呼吸,天地也是有呼吸。这个时候再次回到十二辟卦(相关可查看:大寒与临卦)。息卦为呼,消卦为吸。也就是说,从冬至之后是为呼,夏至之后为吸。在这些过程中,会出现各阶段与各等级的呼长吸短,或是吸长呼短,于是也就有了各阶段不同的阴阳消长。

天地也是在做吐纳,在做调息。为的是含育滋养万物。悠缓而无念。

太息,一者为《内经》中《口问》所言的太息。是一种病理症状。太非通假于叹,不过是息中有闰。太息,虽然从表面看,是心系急迫约束了气道因而伸以缓之,但无非,是为了达到心液下降,肾气上腾的目的。这个循环如果不畅通,那么直接影响脾于谷气的精微受摄。精气神自然要出问题。

二者,《平人气象论》中的太息,是出之于平人。通常会认为平人,即正常无病的人。但实际上这样的阐释很牵强。这世间正常无病之人实在稀少。所谓的平人,应是指身心都非常安顺者。妄念极少。已去自我而有自由。已知与天地合一,息息相依。因而觉知力非常细微,呼吸非常均匀柔和,却充满力量却绵长。一口气吸进来,能充满周身,一口气吐出去,每个毛孔都有所觉知。整个人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这是一种理想,而且世间也存在。只是少。所谓真人也。《平人气象论》是将这一理想状态作为标准,其建模的高度以此为参照。其中的闰以太息,其闰所指之余,是为深长的、无形之意。一呼一吸间,轻安若大音,缓长若无形。

所以这样看来,太息者,若出于妄人,则是粗重之余之过。但若是出之于平人,则是胎息者,此太为“胎”。可谓或平或妄,余息可鉴。不过,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

另附:继续之前的“陈抟老祖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

「雨水」坐功

从「雨水」至「惊蛰」前。

每天晚上,盘坐于榻。

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然后脖项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十五次。

再叩齿、嗽津、吐纳。


相关类别阅读:
口问一:人为什么呵欠
口问二:人为什么哕

口问三:人为什么叹气

本期图书推荐:

△▲

聲明:本處僅為文論平臺,無關於求醫通道,旨於分享醫論、文論、醫案等。求診看診為嚴謹事宜,本處不提供任何網路遠端問診諮詢、疾病治療方案。請勿網路問診。以及因條件有限,不能接應異地來診,勿留言此類事宜,謝謝。

請風停下來

曾騫,遠處的一塊石頭比我的故事都多。

蘋果用戶打賞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