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民宿旅游的探讨

 三毛游FM 2019-02-19

不知何时起,大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相比披星戴月、疲惫不堪的都市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忆以前在乡村的生活,或者开始重新审视起农村早期晚归、种田放牧、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想最近火热的《向往的生活》,有一间面朝山林的房子,有几个知心知趣的伙伴,养一些鸡鸭鱼,种一些水稻青菜,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

对民宿旅游的探讨

民宿产业发展火热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而且也是不现实的。但为了能够体验这种生活,就创造了民宿这种独特的旅游形态。而民宿也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呈现除了火烧燎原之势。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无处不在提倡民宿旅游。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6年底,全国客栈民俗类住宿已经超过了五万家。这些民宿主要集中在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云南等旅游业发达的省份,相关从业者人数急剧增加,从2012年的不到10万人,发展到了2016年底的90万人。2017年,民宿依然是旅游者、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民宿旅游的探讨

热火的产业总是与火热的投资相关联。不少地方政府及投资者再看到民宿旅游的巨大收益后,纷纷开始调查研究发展本地的民宿旅游,希望能达到增进GDP的目的。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长远的发展思路,大量资本的涌入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投资过度的迹象。过渡投资、恶性竞争的老路正在重新走起上演着。

人们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其实,民宿产生的根源是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对儿时记忆的一种的回味,也可能是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的厌恶,还可能是对隐士生活的憧憬。不管是哪种想法,其所期待的都是一种安静、逸致、幸福的格调。如果脱离了这个主题,就会造成身在山林闲、心在都市忙的情况,并不能达到人们想要的节奏。

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宿也应该会是不一样的,而不是到处都是亭台楼阁、或者园林风格,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特色正是一家民宿长久发展的关键。

对民宿旅游的探讨

如果民宿有特色,服务也跟得上的话,就能够吸引客人冲着民宿来度假。属于个性化的标准化,或者叫乡愁、情怀、或者叫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调性”和消费升级吧。

对民宿旅游的探讨

一、对民宿的定义

民宿,是指利用自己的闲置房间,结合旅游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色旅游景点,作为家庭的另一个收入来源,给予游客一个等不同于酒店的别样感受。民宿与传统酒店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要在保证住宿条件的同时保证住客体验到当地特色的文化以及房主展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体验别与日常的生活。而传统酒店业是仅仅提供住宿而没有其他体验的旅游住宿方式。伴随着旅游业和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旅游者对旅游住宿及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我国民宿旅游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一开始我国的民宿是农民出租闲置的房屋给来农村体验生活并向旅游者收取一定费用。民宿在我国从出现到如今蓬勃发展仅仅只有20年的时间。随着政府的引导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民宿从当初的农家乐,增长到各个知名景区的别样旅游住宿体验上,从缓慢增长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政府消费者与旅游大环境等的共同作用下,近三年来,各方对民宿的关注度直线上升,2015年,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附加产业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民宿成为他们旅游的住宿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的民宿体验。从2016七月初开始,消费者对民宿的搜索喷井式上升,甚至超过了传统酒店业。但是顾客对民宿的了解依旧远远不及酒店。

我国民宿目前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知名旅游城市的旅游景点周边地区,并以景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导致了民宿过于集中在景点的以至于民宿房价过高的情况。目前民宿的主要形式有客栈、家庭旅馆、青年旅舍、农家乐、乡村别墅以及酒店公寓。个性化服务以及具有特色的住宿体验是民宿的主要特色,房主在房间的装修上结合了当地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特色。房主的贴心的个性化私人化服务是消费者选择民宿的一大原因。在感受旅游景点的同时也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我国民宿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虽然民宿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但是由于其本身缺陷的限制,使民宿的发展又有了限制。

第一是投资的限制。作为一种小批量、个性化的住宿服务产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自己的感受和它不同普通酒店。更适合小规模的发展,并不是很适合规模化经营。但是,随着需求不断上升,在市场和投资者在背后推动下,大企业和众多小业主资本对民宿进行投资,都在抢占重要的民俗资源,全国布局,大手笔投资,使民宿变得更倾向于传统酒店,使其本身的特色化经营减淡。其过度投资,设计不合理,重视硬件不重视软文化,像连锁酒店的行业发展规律相同。将民宿当作酒店一样经营是行不通的。

第二是房屋使用的限制。民宿是利用闲置房产进行的一种接待旅游住客,体验旅游当地的特色文化,与传统酒店业不同,民宿是利用私人房产的一种私人商业行为。在其使用权等对大型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是社区的限制。成功的民宿体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住宿的成功,而是应该创造一个完整的社区的成功。民宿的长期生存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强调整体的社区建设,通过提升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文化、友好的邻里关系、主人翁意识、多产品互动,更好地促进民宿的发展。

近年来,民宿的发展热潮下、同质化严重,大部分民宿缺少了自己的个性和灵魂,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了民宿特有的人情味。当地村落损消失、流失等突出问题,使投资者可以逐渐理性,不再盲目的进行投资。民宿是人情味的载体,具有地方特色以及主人自己特色的住宿不仅是对旅游饭店的补充,民宿酒店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说是一种独立的业态,一种故事,一种灵魂与灵魂碰撞感染的产业。中国农村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发展民宿产业,要么是依靠是丰富的文化氛围,或者是依靠当地丰富的旅游�Y源,民宿,作为一种旅游产业的附属品而蓬勃发展。因此,为了保持理性思维,就要牢牢抓住民宿富有特色灵魂这一特点,而不是统一化的经营。

四、提升我国民宿旅游发展水平的建议

要想使我国民宿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完善有利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体系。打造特色的民宿文化。要么靠情怀,要么有自己的别样的营销风格,形成高品质的独立民宿品牌,进行市场细分,使顾客对品牌忠诚度高。将地域文化与经营者的对生活的态度相互交融,从装修到服务都要让客人体会到特色的民宿文化。其次,要建立民宿自身的专业营销宣传网络,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打造智慧型民宿服务。利用互联网 对民宿品牌进行宣传,招来客群,提高入住率。在营销的方式上做出差异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客人。最后,回归到根本,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顾客,以及民宿特色的经营方向和风格才是长久之道。民宿的经营方式要与顾客交流沟通更为贴切,从心底为顾客服务,重视顾客需求。既要借鉴传统酒店的经营经验,也要随着事物的更新交替创建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的住宿要求越来越具有多样化,所以中国的旅游业正面临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期。我国的民宿产业有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在发展初期已经得到了旅游市场以及社会的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真正的“家”,真正的民宿,既不应该只是有一个冰冷冷的房间,也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农家乐,它应该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一种新的旅游态度,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每一个房间的设计都应该是带着房主的感情以及灵魂,它不一定要有多么豪华的设施设备,但是它一定要让游客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感受民宿主人对生活的热情,从而去体验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鲜的生活态度。虽然民宿暂时停留在一个不能将生活情怀当作商品出售的阶段,但我相信,经过行业的不断规范化、融合后,民宿将在巨浪中找到一股波澜,在商业与感情之间找到平衡,在传统的酒店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旅游时代,放假、失恋、蜜月、毕业、恋爱、纪念日等场景之下,旅游正成为用户首选的消费方式。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国庆中秋节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十一假期全国有近一半的国民都选择了旅游度假。在旅游常态化的背景之下,遇上消费升级,用户对于住宿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民宿作为新兴住宿方式,也在被更多的人选择与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