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论酒及酒客病(附解酒神方)

 秦岭之尖 2019-02-19

新春佳节刚过,亲朋好友相聚,举杯相祝,所以酒当是一种文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介质。但这种美好一旦过了,便是贪杯,日进百两,日久生病,给身体带来伤害。中医而言,好饮之人为酒客,过饮而病者为酒客病。饮酒有方,做个有智慧的酒客。笔者在此简单陈述酒客的体质,酒客病的治疗。

酒为何物


在中医认识里,酒的气味浓郁,性质较热,但酒之体是属于阴的。李时珍对酒性及功用作了详细的论述:“苦、甘、辛、大热、有毒”。能“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十问》中说:“酒者,五谷之精气也,其入中散流,其入理也彻而周……故以为百药由。”可见酒一般是五谷之精气所化,可调营养,促血运,所以很多药里喜用酒来炮制,甚至有些方剂里酒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药如: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但它可以养人,亦可害人。李时珍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多饮则杀人顷刻。”一点点量的时候,它是调和阴阳的,但量多的时候会达到一个相反效果的质变。《诸病源候论》也认为:“酒精有毒,有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


中医论酒及酒客病(附解酒神方)


酒客病

酒大多是由大米、高粱、玉米、荞麦等经过发酵酿制而成,所以可见它是水谷化生而成,发酵的过程又体现了它有水湿弥漫的性质,所以可导致湿浊。

《黄帝内经》中言: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

可见酒之湿邪醇厚,彪悍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并阻碍气机。加之酒气辛热,湿与热互结而成湿热,故叶天士在谈论酒客病治疗时有讲,湿热壅盛者,当治以苦辛寒,佐以淡渗,顾护中焦。湿热阻碍气机,辛可行气祛湿,常用厚朴、瓜蒌、枳实等,苦寒清热祛湿常用滑石、黄连石斛等,甘寒淡渗利水常予茯苓、白术、泽泻等。根据湿热在三焦不同部位,肌表和里不同位置,临床采取的药物使用不同。


中医论酒及酒客病(附解酒神方)



但酒客病发展至今也有寒湿证,而且是大部分酒客病的最终结局。由于今日,酒的原材料日益充足,种类多样,交际的需要,促使酒更容易为人所得,从而有更多的酒客出现。而且这些酒客因长期酗酒,湿邪困脾,脾胃运化失司,脾阳受损,易使寒湿内生,内有寒湿困脾,外有寒湿袭表。另外古人喝酒多伴雅致,煮酒一碗温服,但现人多大口大口喝酒,几乎都是不问寒热,马上酒入肚肠。酒经过温煮后,酒体阴邪会减弱,故酒的喝法也影响着酒客的体质变化。酒性热,当饮后汗出,排湿热之毒,但观今日之酒客,大量饮酒后,面不改色,滴汗不出,可见脾阳功能受损。


中医论酒及酒客病(附解酒神方)


在元代李东垣之《脾胃论》一书中记载有一首解酒神方,葛花解醒汤。方中葛花甘凉,解酒醒脾,使湿邪从肌表而出。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砂仁、豆蔻、青皮、橘皮、木香、干姜理气温中,疏滞消痞。且砂仁、豆蔻皆能芳香醒脾、开胃和中,可以止呕吐、助运化,与神曲配伍能消宿食之积,解酒化滞。

上药共用,达内外分消之效。饮多伤脾,故用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服此方得微汗,酒病去矣。但书中有言: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方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这个方虽然是神方,但文中也讲了,不得已时才服用,想着有神方加持而天天饮酒那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还是建议戒酒为好。

据前些年的研究发现中国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当时已超过5亿人,现在估计基数更大。中医认识里,酒客无论是湿热还是寒湿,终究都会伤了正气,所以就有酒精相关癌症的出现。琳达·鲍尔德教授把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称为“酒精相关癌症”。所以莫贪杯,少少饮之,修身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