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火之乡庆元宵:黄脸秦琼和红脸武松一齐玩社火

 建安视觉 2019-02-19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农历正月玩社火、庆元宵,黄脸秦琼和红脸武松一齐玩社火。
 

 独具魅力的浚县社火作为一种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20086月,浚县民间社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91月,浚县又摘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

 

 正月十五、十六期间,每天长达十二个小时的社火表演,让所有游客可以从中找到久违的年味儿。浚县社火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庙会达到了鼎盛,绵延周边县市,奠定了今天的规模,被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社火”一词出现于南宋。究其本意,是为了祭祀土地神而进行的娱神活动,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联。社火一亮相,最吸引人的就是花脸,这是最能体现社火艺术魅力的地方。按社火艺人的说法:“内行看脸窍,外行看花俏”。

 

 社火脸谱都是以纸质、平面的效果出现,是艺人留作资料之用的粉本。真实、原生态的社火脸谱都是举办社火的时候直接绘制在演员脸上的。画在纸上和画在脸上相比,艺术效果都有很大的不同。

 

 社火没有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角色的身份全靠化妆来辨识。由于很多脸谱的纹饰、色彩相近,容易引起误解,于是就在脸谱的额、颊等部位勾画一些图案,辅助显示角色身份,这就是社火脸谱的图符标志。

 

  目前常见社火脸谱来看,分为三大种类:一是民间神话宗教中的人物;二是历代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人物;三是地方戏曲剧目中的人物。

 

  社火脸谱的起源,与原始时代的狩猎及巫术假面有关,它是面具与脸谱的共有源头。原始人在狩猎活动中为易于接近和猎获该动物,将猎获的动物皮毛或角披挂在身上,产生了最早的原始伪装,这就是面具和脸谱的共同起源。

 

 明清时期,戏曲的化妆形式和表演内容对社火产生很大影响,戏曲脸谱也进入了社火中,最终形成了社火脸谱。随着社火脸谱的发展和成熟,逐渐与戏曲脸谱分为两途,形成了社火脸谱独有的技法与风格,从而与戏曲脸谱拉开了距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