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很多时候,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认知存在不足,孩子也会出现自我认知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导致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重智商轻情商”“有兴趣无志趣”“有个性无原则”等现象。 有些孩子因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而自卑,也有些孩子学业成绩优秀而情商较低……这些都是孩子自我认知不足的表现。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认知偏见?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 孩子自我认知偏见的类型及表现 1. 重智商轻情商 孩子的智商不仅包括数理逻辑和语言能力,还包括运动能力、音乐才能、空间感知能力、对形状的认识能力、短期记忆力等。有些孩子在校期间因为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而自卑,忽视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除了智商以外,情商也非常重要。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表现。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孩子平时在情商上的表现,有的孩子在数理逻辑上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人际关系处理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加之后天没有注意培养情商,就出现了学业水平能力高,但情商相对偏低甚至于明显不足的情况。 2. 有兴趣无志趣 很多孩子在高一入学时兴趣广泛,但是到了选择专业时,这些兴趣都不足以支撑他以后择业甚至一辈子从事某一个职业的志趣。 3. 有个性无原则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张扬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再往前多走几步,就可能变成张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和更多的人配合、团结、协同的机遇。 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认知偏见? 1. 从孩子终身发展来看问题 ★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家长自身首先要提高对孩子的各种方面能力的认识,不要只停留在学业水平考试所考的智力部分,而忽视了全部。 ★ 不急不躁,着眼未来 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家长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待孩子,特别是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在培养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颗正常的、合理的、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之心。 2. 关注细节,加强引导 ★ 智商、情商、逆商同样重要 情商是后天养成的,与教育环境、成长环境紧密相关。开朗、外向的家长,人际关系处理协调有序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情商就不会低。当家长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常跟情商高的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接触。 几乎所有的孩子智商水平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各有侧重。家长们一定要有平稳、良好的心态。 ★ 让兴趣转化为志趣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对于低段的孩子,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到了高中,兴趣比较稳定的时候,家长要经常帮助孩子去思考,兴趣会成为他一生择业的追求。 家长要帮助孩子确认哪些兴趣可以发展为志趣,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指导下,帮助孩子去澄清兴趣和志趣之间的关系。 ★ 有个性不纵容 家长要观察孩子的个性,通过和学校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群体中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千万不要让他变成一个张扬跋扈的孩子! 总结 各位爸爸妈妈,智商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体现在数理逻辑和语言方面的能力,还包括音乐、运动等方面的能力。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它决定了孩子在工作中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家长们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确立他的志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 来源教育之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