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园管理中的思维定势,你怎么打破?

 凌燕兰园 2019-02-19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获取知识途径之宽广是前所未有的。很多人甚至单纯的依靠网络知识就能独立做成一件事也不足为奇。特别是网络上的各种软文和帖子,大大加强了各种知识的普及程度和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可以这么说,我们时刻都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红利”。那么在这个帖子满天飞的年代,我们怎么去正确的去接纳和利用这些知识呢?

从事葡萄种植10多年期间,我还从事过其它作物的种植管理,西瓜、甜瓜、糯玉米以及各类耐寒类叶菜的种植,算是地道庄稼人吧。相对于其它作物,我更深切感受到葡萄农人的不易,甚至有时候是毫无头绪,各种问题频发。综合考虑过后感悟,有些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亦有很多是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的,放弃了思考,毫无变通,人云亦云。这里斗胆说几个葡萄管理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例子吧!欢迎板砖。

1
缺啥补啥

现实情况下,缺素症已经是葡萄栽培中广泛存在的生理问题,特别是中微量元素缺乏症,各种黄化表现。缺锌、缺硼、缺铁、缺镁、缺锰、缺钙,层出不穷。缺素除了单纯的缺素,即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足,更多时候是营养元素吸收不上来或者难以吸收

土壤板结,酸化和盐渍化是主要原因,大量元素的过量施用,造成的元素间的相互拮抗,使营养难以吸收,表面上表现出的“缺”,恰恰是另一种元素的“多”,正所谓“逢缺必多”!可即使是这种看法是成熟的,甚至话说的都烂了,仍然于事无补,滥施滥用仍然普遍存在。归根结底是“多投入多产出”的心态问题。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
重肥轻水

是不是你也有过“多上化肥产量高”的想法?一段时期内,确实是这样的。想起小时候跟人争论的事情,自己认为不上肥就长不成庄稼,别人认为长不长庄稼是种子的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庄稼是种子长成的,现在想想那是对肥料最早的认知。98年以后,自己从事了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也变了,干旱也是常有的事,遭遇干旱年景,施用再多的化肥也于事无补,不如一场透雨来的实在,倒是养殖大户人家的庄稼施用了大量的粪肥受干旱影响明显小很多。综合以上的认知,水分在肥料用量增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原则上讲,在化学肥料增加的情况下,有机肥是增量而不是减量;生长中期适当增加水量比增加肥量更科学。

3
肥料的过度腐熟

有机肥腐熟的越彻底越好是我们普遍的认知,腐熟的过程还能杀死草籽、细菌和线虫等。其实你所不知道的是,杀死草籽都是多少年以前的陈词滥调了,国家进行封山育林好多年了,野外是禁止放牧的,不吃野草粪便哪来的草籽?现在大部分的牛羊粪都是圈养的育肥牛羊粪,野外放养的羊粪收集出售还不够成本的。大肠杆菌和禽类的线虫根本不是动植共生病害,杀死他们没有意义!

有机肥腐熟的过程就是产生腐殖质直至腐殖酸的过程,同时降低后期发酵热和降低尿酸的过程。当然,发酵的过程远比说的更复杂。发酵过程中,由于细菌的作用,会使氮在发酵过程中损失,所以,发酵过程要经常进行翻堆散热,在温度下降到40度左右就要及时终止发酵进行施肥作业,一旦粪肥产生真菌菌丝,无臭无味,氮元素几乎损失大半,得不偿失。肥料的使用注意方法,只要不集中大量使用,且与土壤充分混合,土壤水分在60%以上,粪肥的副作用产生危害的机率并不大。

当然,还有其他诸如肥料促生根、薄膜覆盖、钙肥的使用、叶片的作用以及施肥的时期次数等都与我们传统观念有不一样的认知,以后逐渐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