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官吏”是什么意思,“官”和“吏”有什么区别吗?

 pgl147258 2019-02-19

不同的时期,情况不一样。

秦汉时期,官吏是互通的,特别是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以法家思想治国,吏就是官,官就是吏,即便是官也要以吏为师。到了汉朝,官制完备,官吏也是互通的。儒者治国也要通文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和吏就分开了。特别是九品官人法的实行,官员的品级要高于精通某种技术的吏的行政级别,“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吏成了一种贱业。

唐宋以后一直到了明清,吏简直成了一种杂役,所以称为胥吏。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

官如大鱼吏小鱼,完粮之民且沮洳,官如虎,吏如猫,具体而微舐人膏

这些人没有官位,但长期霸占一个位置,他们是制度的最终执行者,常常直接影响人民。

左宗棠当年科举考试没有功名,他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幕中做幕僚,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大小事务由他处理,料理得井井有条。

就唐宋以后,官吏的区别是:

首先在分工上,官员有决定权,吏则是负责执行的,他们常常是负责官员的一些文案工作(绍兴师爷),并且承担地方的各种杂务。

其次在选人用人的方式,官是朝廷统一任命的,而吏则没有任何品级,他们常常是以职务的名称来区分高下。吏的选用都是各级官员自定的,他们可以自行聘用或者任免。

第三涉及到工资待遇上,官员的俸禄是朝廷统一发放的,是根据职务来确定的,而吏的工资则是各级衙门自筹的,就跟现在某些行政单位的临时工一样,自筹经费来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