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ldtsg1957 2019-02-1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皇藏峪,在我们计划此次苏北行时,尚不清楚,是朋友介绍讲,在我们前往开封的一马平川的淮北大地上,有一片山地丘陵,四周峰峦层叠,涧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数千亩,谷中有很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在平畴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幽谷,实为难得。加上这里曾经如得天助,救过仓皇逃窜的汉高祖刘邦的命,更为皇藏峪增添了几分神秘。反正我们要向西去开封,稍微向南偏一下,就可以顺道去看看皇藏峪,何乐而不为。

       皇藏峪尽管是在安徽宿州境内,但离徐州仅有20多公里。从徐州到皇藏峪如走G30连霍高速向西,在萧县下高速,再走省道向南,反而有些绕远。走徐州南面的国道G206和Y551,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直接抵达皇藏峪,路况还不错。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不愧是淮北大地上唯一的林区,总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有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类很多,有些还是稀有物种。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空气湿润清凉的小气候十分明显。由于汉高祖刘邦起兵就在附近,明太祖朱元璋造反也是从这边开始,所以这里的古迹和人文景观多与刘邦、朱元璋有关,最著名的就是刘邦躲避项羽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安徽省佛教重点寺院瑞云寺。请了一位导游后,我们就入园向山上走去。这是一片有山有谷的峪,最高点也就有300米左右,还没有北京香山高呢。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锁龙亭,传说朱元璋与刘伯温曾在这里下棋,不过当时的路边小亭,肯定没有这么豪华。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峪中长满黄桑而得名。后因刘邦曾避难于此而改名为皇藏峪。这里冈峦起伏,林木参天,岭上坡下,繁衍着松柏、黄桑、青檀等上百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并有很多珍惜鸟类和小动物出没。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闵子祠。闵子骞孔子高徒,据说曾在这里讲学。这位以孝道著称的贤人是戏剧《鞭打芦花》和《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传说闵子骞少年丧母,继母对他十分不好,但他并没有告诉父亲。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生的两个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继续上行,路边有一块石头,非常适合作为卧榻,传说闵子祠中的老道士,冬天常来这里晒太阳,久而久之这块石头越来越像一张床了,故被称为“仙人床”。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继续向山上走,很快就来到了皇藏峪山下最大的景点瑞云寺。瑞云寺依山而建,背负山崖,面临深谷,寺周围群山环抱。寺庙之外最有特点的是长满了青檀树,别看它们长得歪歪扭扭,并不粗壮,但它们中很多已经存活了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了。青檀是中国特有的单树种,在安徽较多,其茎皮、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优质原料。青檀木质不错但不成材,正因如此,它们在这里才可以长生不老,自由自在地存活着,不像与它们同名(但不同种属)的紫檀、黄檀,刚刚长起来,就有人惦记了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瑞云寺是座很有历史的佛家寺院,据清朝数位两江总督修制的《江南通志》记载,寺院始建于晋,重建于唐,原名黄桑寺,后随山改名为皇藏寺,宋端拱年间改寺名为瑞云寺。有碑记曰:"众山环合,卫基如城,间有古寺,名曰瑞云。"现高悬寺门之上的"瑞云寺"匾额,字迹苍劲古朴,为清代安徽大书法家邓石如所题。寺宇三层三院,石级层迭,回廊交错,门楣多变。虽略显狭窄,但也共有房间九十余间。前院是藏经楼,雕梁画栋,图案精巧逼真,二门内为正殿,中庭宽广,佛像高大,厅堂宽敞堂皇,飞檐拱壁,气势雄伟。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寺庙院内的几棵稀有的大树,它们的年龄让我们张口结舌。前院有一棵参天银杏树,树龄是1300多年,依然绿荫如盖。一棵不太粗的珍贵的小叶黄杨树,树龄已经超过1500年。一颗苍劲古桧,盘根虬于,枝叶扶疏,树龄已过2000年。后院古柏挺立,一对父子银杏相偎成趣,厢房前有一棵身姿妖娆的金桂树。大银杏树紧紧抱着小银杏树,像是父亲呵护儿子;但儿子毫不领情,拼命向着院边上的金桂靠去。导游诙谐地说,儿子已经挂被美女吸引住了。清人蒋佩曾宿此赋诗:"青鞋且趁夕阳晴,流水孤村画里行。远蟑钟鸣香阁近,深林犬吠老僧迎。灯摇佛座三更梦,风卷松涛一院声"。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皇藏洞就在瑞云寺后面的高山上,沿着山路可以一直走到山顶,皇藏洞在半山腰上,沿途可以看到数棵从三千年到五千年的青檀,它们身上的树瘤里一定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公元前205年春夏之交,项羽率兵伐齐,久攻不下,“机会主义者”刘邦借机亲率大军攻打项羽的老巢彭城(徐州),项羽获报,率3万精兵星夜兼程突袭徐州。项羽真乃英雄也,一马当先,所向披糜,杀得刘邦人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带十余残兵败将逃到此处。只见前面绝壁挡道,后有项羽追兵,面对此境刘邦仰天长叹,“天亡我也!”环顾四周哪有藏身之处,忽然,峭壁上现出一洞,急带残兵攀入洞中,刘邦暗想此洞吾能寻得,项羽也非等闲之辈,不同样能找到吗?假有一巨石挡住洞口会更安全,这时突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恰好挡住洞口,随即不知何处来了好多蜘蛛把洞口剩余部分结上了网,这时项羽率众军士来到此处,兵卒四下寻觅,也找到此洞,禀于项羽道:“大王,该处有一洞,但蛛网未破,人不得入”。因山洞得众生灵的庇佑,刘邦躲过此劫。刘邦称帝以后,为了纪念这段神奇的经历,便在此处建了一座寺庙,寺名就叫“瑞云寺”,香火至今旺盛不衰。刘邦藏身的山洞就叫作“皇藏洞”,此山峪也就改称“皇藏峪”,沿用至今。绝壁之上,刻有诗为证“古寺深深立洞前,参天大树遍青山,若非蛛网来相护,岂有汉家万里关”。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马扒泉和拔剑泉。马扒泉和拔剑泉都在皇藏洞山下。刘邦落难时,饥渴难当,人困马乏,其坐骑黄膘马饥渴之急,前趴后蹬,石开泉涌,(故叫马扒泉)战马急饮止渴。刘邦此时仍顾及自己的王者风范,人畜岂可同饮,怒气冲天恨这畜性占了先机,怒拔宝剑掼向大石,谁知剑拔泉涌,一股清泉潺潺而出(故名拔剑泉),解了兵将之渴。有诗赞曰“九死一生帅旗偃,抢剑斩石水冲天,若非造化来相助,岂能面南坐长安”。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皇藏峪的林子里有一种个头很小的蝉,大概只有一般蝉的四分之一大小,此时正纷纷从土里爬到树上蜕皮。黄色蝉蜕还挂在树皮上,嫩嫩的小蝉就一边叫着,一边沿着树干向上爬,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小蝉叫的声音特别大,中午时分更为响亮,人们从树林边走过,几乎连彼此说话的声音都听不清了,够厉害的!来皇藏峪,林中听蝉鸣,也是这里一景。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汉高祖避难的皇藏峪-2015苏北行(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