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的“医疗三监管”将进行改版! 这是四川省卫生计生信息中心统计调查部部长段占祺在今日的“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互联网+综合监管论坛”上向业界传达的。 “医疗三监管”为何会改版?怎么改版?段部长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医疗三监管”在我省实施一年有余,【其具体监管指标等,我们已经写过很多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医疗三监管之(医疗行为篇)医疗三监管之(医疗机构篇)医疗三监管之用药注意(上)医疗三监管之用药注意(下)(点击蓝色字即可查看)】。 截至2018年10月,已接入省级公立医院32家,市级公立医院424家,民营医院720家,基层医疗机构3124家。 累计采集数据35亿余条,追查医生问题行为1325例次,其中,对医生最严重的处罚为“暂停医师处方权”。 “医疗三监管”的出现并非以处罚为目的,初衷是管好医院,管住医生。开展至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①控制了医疗费用增幅、药占比等,从数据中看出,这些重点监测指标得到了持续改善,并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②让医务人员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心有所畏、行有所戒,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意识明显增强; ③现代医院绩效评估和费用控制手段等的应用,使得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④推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了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 ⑤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等的多样化,使得医疗监管方式发生综合性变革; ⑥实现了对医疗机构、科室、医务人员的三级精准监管。 由此看出,我省“医疗三监管”的推进工作还是可喜可贺的。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①目前,“医疗三监管”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员会统一监管,没有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分级部署这一步做的还不到位; ②监管的规则不够精细化,数据不够客观,不能反映出当时的具体实际情况; ③信息化基础较弱,导致数据的质量时有反复。 针对以上现状,我省“医疗三监管”将在2019年进行提升,主要从以下4步入手: ①不断优化完善监管规则,强化监管结果的应用; ②加快市级监管平台的部署,逐步实现分级监管; ③持续提升信息基础水平,狠抓监管数据质量; ④强化医疗机构自主监管,落实监管主体责任。 其中,第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已经开始。 调整监管规则 ①由2017版的26项监管指标→2019版的30项监管指标,如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加入了中医药服务类,监管指标增多; ②更加强化监管结果,由监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为转变为监管执业资质、医疗水平质量、资源效率、中医药服务、费用监测、不合理医疗行为这六大类,由“医疗三监管”向“综合监管”发展; ③监管指标更加细化,如增加了病案首页,能更好地了解医疗诊治难度的分布情况,使得监管更加客观,具体指标如下图; 另外,将对监管指标进行分级,但具体哪些属于一级核心指标,哪些属于二级重点指标,还有哪些属于三级一般指标,还未给出具体标准。我们将进行持续关注。 总之,2019年,我省“医疗三监管”将向“综合监管”发展,所以监管指标分类更加细化,更加客观。我们相信,在不断的优化完善中,我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执业将更加规范,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升。 2019年即将到来,面对新监管,你做好准备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