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一药,习惯用于健脾燥湿,名方四君子汤中即取其意。而《本草正义》却赞其“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万无伤阴之虑”。我要谈的正是这一点。大家用白术一般考虑苦温燥湿的多,而大多数健脾燥湿止泻的方子都少不了白术,有的加注用土炒白术。实际上,白术的燥湿作用并不强,炒后也许好一些。健脾燥湿最好的是苍术,腹泻时用30-50g,可立即起效。白术则不一定。我认为,白木生津的作用更强些。临床上我常用其治疗脾虚便秘证收效甚捷。 《金匮要略》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去桂加白术汤方:白术2两,附子1两,甘草1两,生姜1.5两,大枣6枚。 方中白术量最大,仲景此意甚明。由于汗多伤津导致脾虚便秘,就加白术生津润肠通便。可以说张仲景是第一个提出用白术生津通便的。但是,现代已故中医人家程门雪、任应秋等人对此条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并且还质疑仲景条文是错误的,而没有从临床实践角度去考虑,只是囿于苦温燥湿,故而出现这种错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北京已故四小名医魏龙骧,通过临床实践,首先提出白术的主要作用是健脾生津,并将其用于脾虚便秘证,得到全国很多有识之士欣赏并验证,开创了白术新用之先河。我也是从这里开始改变了对白术的狭隘认识,并从此将大剂量应用生白术运用临床实践中,应用时少则30g,多则15Og.并取得了屡用屡效的佳绩。 魏龙骧有一则医案:“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处方以生白术60g为主,加肉桂3g,佐以厚朴6g,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举。” 魏龙骧还谈到:“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g.甫则120-150g。便干结者,加生地黄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浊之意。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名老中医医话——魏龙骧医话》) [验案]患者,女,近70岁。2010年4月来诊。 刻诊;中等身高,体胖肤白,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刚从某医院任院治疗后出院。已1周末排大便,小腹甚胀。住院期间主要靠开塞露和灌肠,停用则依然如故。望舌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濡细。饭量不多,乏困无力。一派脾虚不运之证。随即按辨证原则,直接开附子理中汤。并不管西医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诊断。 处方:制附子1Og,太子参30g.干姜15g.生白术1OOg,枳壳15g,厚朴15g。5剂。 患者间:我现在小腹很胀,吃这药来得及么?能不能明天就排大便’我说:没问题,放心吧,明天绝对能解大便。老妇听后欣然而去。我为什么敢拍胸脯打保票,实缘于治这类病太多了,只要生白术量给够,没有不应手起效的。 l周后,复诊:服药后大便通畅,近几日每日排大便1次。我说本病原因脾阳不运所致,解决这个病机需要一段时间,非通一次便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一点大家要记住)。该患者前后共吃药50余剂,基本上是理中汤和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方不离生白术1OOg,不但治愈了便秘,而且其糖尿病不用服用格列齐特(达美康)也能稳定血糖。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只要是病机吻合,健脾生津法也能治糖尿病。 按:我用大剂量生白术治便秘,说起来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每每得心应手,故敢告诉大家。在这里再强调一下:白术一定要用大剂量,而且必须生用,最好打碎,以利有效成分煎出。 附:网友交流 诚信中药:其他方书上言及生白术通大便的机制是补脾气,并未言及生津液。 占道瘦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上的记载不完全正确,不要迷信书本。但不是不要书本。 绿衣:冒味补充一点:对于食少纳呆的便秘患者,骤然用大剂量的生白术,有可能生补而呆胃,如有需要,可酌加麦芽、陈皮等理气和胃。或先用小剂量,逐步加大剂量。张景岳有言: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当然,对于胃纳正常者来说,无需顾忌了。 月舞飞狐:白术确实有生津的作用,多为大阴化湿,湿阻气化不能生津,故以白术A大阴化湿生津,补足脾气。 国风堂主:吉良晨老中医也提到过,白术治脾虚便秘,稍加升麻。 kangy1352:黄元御《长沙药解》中白术是这样介绍的:“味甘、味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津,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ggml962931:“而且必须是生的,最好打碎,以利有效成分煎出。”上周用治1例,因为药房无生药,用了炒白术l20g,今日来复诊云无效。看来白术生用是关键。 小蓝;用大剂量生白术治疗便秘疗效显著,我在临床上也经常用。但是在辩证准确的情况下用。 附:群贤见智录 1.姜春华教授常用大剂益气健脾药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认为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瘀血郁结,体质状态是气虚脾弱,其特点是病实体虚。治疗时必须病体兼顾,化瘀益气,肝脾同治,如此则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其化聚消积作用比单一组方更为妥当。尤其是肝硬化腹水严重时,中气虚惫,脾虚湿壅,黄芪、白术需用大剂量,能增加活血破瘀功能并可防止肝性脑病。基本方中活血化瘀诸药以《佥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益气健脾则重用黄芪、白术,白术常用至60g,临床疗效显著。(《名中医治22病绝招》) 2.茅汉平主任医师常用白术治疗脾虚泄泻、浮肿尿少、气虚自汗,尤其是水肿臌胀(肝硬化腹水)血浆蛋白低者,重用白术,利水消肿作用甚佳。用量为6-60g。茅汉平认为,白术具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对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痰饮、泄泻、痞满等病证效佳。生白术燥湿利水作用较好,炒白术健脾止泻之功为胜。临证用治脾虚水肿臌胀,则用蜜炙白术,每剂用30-60g,酌配枳壳、陈皮、大腹皮等,不仅能增强润燥健脾之功,而且利永消肿之力亦大增。(《方药心悟》) 3.孟景春教授是南京名医,常以白术治疗慢性泄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肝炎,白/球蛋白比例例置等,凡见脾气虚证,均宜用之,用量为10-120g。(《方药心悟》) 4.徐文华教授惯以白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属肺脾两虚痰湿内蕴者,慢性肝病及脾气大伤者,慢性腹泻系脾虚失健者,糖尿病渴饮善饥属脾虚津不上润、谷精下流所致者,用量为12-1OOg。(《方药心悟》) 5.卢普清主任医师常以稀莶草,生白术、薏苡仁为基本方,膻症加减,治疗凤湿性关节痛,方中生白术用量为90g。[广东医学,1965(1):20] 6.顾丕荣教授认为,脾虚为肝病之本,重用白术,用量分大剂(60-1OOg)、中剂(30-60g)、小剂(15-30g),炮制分生用、妙用和制用。舌红苔少为阴虚,白术宜生用;舌淡,苔薄,边有痕者,为脾虚,白术宜炒用:舌苔黏腻者为湿盛·白术宜制用。顾丕荣教授认为,白术有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之功,重用于肝病,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化湿不伤阴,生津不碍湿,补中有滋,溢中有消。能升高白蛋白和纠正白 球蛋白比例,有抗凝血和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并有抗肝癌等功用。长期临床观察,自术对改善肝功能和,自退腹水等有显著之功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2);25] 7.李克绍教授常用《近效方》术附汤加减治疗肩周炎,药用生白术,制附子、生姜、大枣,随症加减。李克绍教授认为,自术和附子合用,有走皮内、暖肌肉、逐寒湿、止疼痛之良效。临床体会,白术须生用,并重用,至少每剂30g,并可渐加至90g。经多年运用,本方在一般情况下,三五剂即可取效,重者需服至30-40剂。尤其对于常服羌活、独活、细辛、防风、乌头等药疗效不著,或随愈随发、反复发作的患者,服用本方更为理想。(《中医临床家李克绍》) 8.颜德馨教授认为,白术益气健脾,固敛止血,颇有殊功。治大咯血气脱,以白术1OOg,米汤急火煎服一大碗,药后2小时血止神清,未再复发。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脾气虚弱不能统撮,则血渗溢于外。血家以脾日之药收功,土厚火鼓,信而有征也。(《颜德暮临床经验辑要》) 9.粱贻俊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证属肝郁脾虚毒凝者,常用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炒自术。厚朴、川楝子、郁金、黄芪、白花蛇舌草,龙葵,菌陈、薄荷,何首鸟、鳖甲,生姜,随症加减,方中炒白术用量为20一200g。(《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 10.桑景武教授在治疗消渴时,凡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加减治之,方中自术用量为50-1OO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11.娄多峰教授认为,对腰部痹病,应首辨虚实。实证以寒湿夹瘀多见,虚证常为肾阳虚。自拟腰痹汤,随症加减,每获良效。方药为当归、鸡血藤、透骨草、老鹤草、独活、川续断、桑寄生、香附,寒湿者加白术6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 按:白木治寒湿腰痛效佳,盖以其苦甘微辛而温之性,建中利气,驱寒祛湿,畅通经络故也。然此时用量宜大,方可见功。
本文引自:《杏林薪传》,作者王幸福。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