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姚街傩(2)

 天然呆阿福 2019-02-20

欣慰于神

姚街傩由傩仪、傩舞、傩戏三部分组成,其中傩仪最为古老,亦最为重要。对古老仪式的起源及本质,学术界至今仍在争论中。有学者认为,“仪式在一个社会里的作用,就是为神圣领域提供正确的行动准则,并为此种准则进入世俗领域提供一座桥梁……在仪式中,人们表达了对于神圣者的尊重、崇敬和惧怕的感情。”[3]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显然乡村比都市更为清晰而真切。曾长期被简单斥之为迷信活动的占卜仪式,如今在都市被不屑一顾,在乡村却流传不绝。姚街土地庙中有一对竹笋告子,村民占卜时,手持告子将其本人的某种疑难问题在心中默念一遍,然后任告子于手中自然落地,如此操作三回。两个告子一仰一合称圣告,两仰称阳告,两合称阴告,28种不同的占卜结果,被逐一罗列于墙上的《签诗榜》中。

《签诗榜》的设计极具民间色彩,每一种卜占结果,均以一则著名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签名。如一阳两圣为“汉高祖赴宴”,一阳一阴一圣为“范蠡访西施”,两阴一圣为“伍子胥借兵”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个签名底下,均有一首七言诗解疑释难。如一圣两阳“赵匡胤遇仙人”的签诗是:“仙人指路遇路通,劝君任意走西东,交贸求财不费力,任意合伙也相通。”一阳一圣一阳“赵云救主”的签诗是:“问安谋事与求财,吉人天相喜音来,风平浪静无他阻,赶取前程道路开。”

姚街人拿告子求神问卜,可能是一种古老的自助性卜筮;人与神直接对话,省略了算命先生那样的中介。我们曾不无担心地问:“假如告子倒地的时候没倒下去,既不是仰,也不是合,而是竖在地上,这该如何解释?”村民举重若轻道:“这是菩萨跟你开玩笑。”

江南民间言称菩萨,其外延要比佛教宽泛得多。阿弥陀佛是菩萨,玉皇大帝是菩萨,关公是菩萨,土地是菩萨;在徽州汪华[4]及其八子(或九子)是菩萨,在贵池包拯[5]、萧统[6]是菩萨;而贵池姚街村的傩神菩萨就更宽泛了,不但傩戏主角刘文龙、孟姜女是菩萨,其配角张龙、赵虎也是菩萨。姚街村民拿告子占卜,是求助于菩萨的一种简单仪式。这种求助的结果,主要是取得当前的心理平衡,而不是以后的如愿以偿。仿佛在“世俗领域”遇到了心理障碍,就去“神圣领域”看一回心理医生。

姚街村正月初七至十五的重大傩事活动,是村民与菩萨一年一度的复杂交流,其仪式比拿告子占卜更神圣而周全、隆重而繁复,除“表达了对于神圣者的尊重、崇敬和惧怕的感情”,还享受了娱神、戏神的愉悦。

面具是傩神的附着物,因此面具于傩事不可或缺。傩神附着于面具的仪式被称为接神起圣,其附着地在村头社坛,有社石、社树见证。主持仪式者被称为年头,装载面具的轿子被称为龙亭,年头面对龙亭频频高呼“都来呀”,一个都不能少!姚街社坛立有“二十四位嚎啕神圣之位”,但该村实际傩神数为五组30位,有不同面具一一对应之。

解读傩神及傩神排位,于我们是饶有兴致的事。举第一组为例,它们是皇帝、皇母、包公、关公、父老、童子。姚街的皇帝傩神,并非特指某一位帝王,它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尧舜禹,更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姚街有《五星会》傩舞节目,福神、禄神、寿神、喜神、财神五位一同登台,福神是头领,戴皇帝面具,可见皇帝于傩事并无神权或皇权,只是排行老大而已。

龙亭中有龙椅,摆皇帝、父老、童子3尊面具,其余均置放于龙亭箱肚里。将父老、童子与皇帝相提并论,自然有尊老爱幼之意。有学者称,凡有傩事活动的地方均民情淳朴。尊老爱幼的表象是社会和谐,其实质则是适应生存环境,保障人口繁衍。乡人傩是古代原始宗教的遗存,除驱鬼逐疫外,另有祈望生殖、繁衍之要求。

另外,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姚街傩居然将包公排在关公前面。中国民间视关公为帝神,乡村关帝庙随处可见,将包公凌驾于关帝之上,显然破坏了传统儒学的君臣制度。由此可见,乡人傩虽然接受诸多儒学观念,但不受儒学控制。显然姚街人更关注傩神的世俗功用,而不是它们的神职名位。在姚街人看来,“关公斩妖”与(包公)“陈州散粮”[7]是各做各的事,并无高下之分。而就感情而言,姚街人觉得包公更亲切,因为包公曾当过他们的池州知府,包公在贵池开凿的四眼井留存至今。

面具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是,它源于远古狩猎时期猎人的面部伪装;即戴不同的面具,迷惑同一种野兽。在傩事仪式中,被迷惑的显然是各种妖魔鬼怪。不过迷惑二字并不确切,因为在“神圣领域”中,傩神对妖怪以震慑而不是迷惑而出名;以五官的夸张,色彩的怪异,显示不同于人的神秘神性。

姚街的傩舞和傩戏,要戴着面具上台表演。戴上面具的表演者,就成了令人敬畏的傩神。但人与神毕竟有所不同,人对神必须讨好、迁就一番,于是就有了诸多傩事禁忌。比如不许女人触摸面具,戴面具前必须沐浴净身,前一天晚上不得行房事,装了面具的龙亭不得走入丧事人家等等。据说人的身体内有一种气味叫厌气,会危害神的身心健康,而抬龙亭的人容易泄露厌气,必须频繁拿稻草把来熏。

就仪式而言,傩事活动完全不同于拿告子占卜,但它们的世俗目的是一致的,同样是求助于神,欣慰于神。姚街村最棒的傩舞是“舞伞”,戴童子面具的舞蹈者舞神伞出神入化,那神伞是拿五彩纸片糊成的,祈望本村本年度五谷丰登。不过有的村子是“舞滚灯”,手把竹制灯球上台起舞,舞蹈者是戴三眼面具的二郎神。其原因是,那些村子饱受水灾之苦,请出主司水利的二郎神显然更具针对性。

注释:

[3]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仪式”条。

[4] 汪华:徽州歙县人,隋末战乱时期曾保全一方,自称吴王,死后谥号“忠烈王”,徽州民间称他和他的儿子为“太阳菩萨”。

[5] 包拯:曾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知池州府,其府治位于贵池。

[6] 萧统:南朝萧梁昭明太子,生前于其封邑之地贵池编纂《昭明文选》。

[7] 此二者均为重要傩戏名。

视频链接

姚街傩 五星会2

https://v.qq.com/x/page/v0839tgb7so.html?


姚街傩 平日唱傩

https://v.qq.com/x/page/l0839mtvs1e.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