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隐喻的理解:新与旧的轮回

 cat1208 2019-02-20

大家知道“网上冲浪”是什么意思吗?

大家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东西吗?

你可能不记得了。这是因为,我们对互联网太熟悉了。拿起手机,打开各种app,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办到各种事情。看新闻、听音乐、买电影票、和朋友聊天、和同事讨论工作事务。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已经难以想象没有它,日子会变成什么样。

但曾经不是如此。互联网在90年代初才发明。那时人们觉得互联网是个难以理解的陌生事物,所以要用“高速公路”这种大家已经熟悉的旧事物来打个比方,帮助人们理解互联网这种新鲜事物。

那时候,互联网还很新奇,人们用浏览器浏览各种资讯时,就像冲浪一样,刺激且开心。今天,我们对互联网已经习以为常,再称之为“冲浪”,就显得言过其实了。实际上,今天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海上冲浪了。

不过,这篇文章想讨论的不是互联网。我想问的问题是,当陌生事物出现时,我们人类究竟会怎么理解它们?

我们都是人类,都有理解新鲜事物的一手体验。如果仔细反思,我们会发现自己遇到陌生事物时,几乎总是会先联想起与其类似的熟悉事物,然后用类比的方式做出初步的猜测性理解,随后再慢慢修正。

我第一次看到火龙果时,觉得它和苹果相似,都是红色的外皮。于是,我像削苹果一样削去其最外层的薄薄一层皮,然后再咬一口这个火龙果,才发现它更像是香蕉一样,应该把外面厚厚的红色外皮全部剥掉才能吃。那层厚的红色外皮很难吃。

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公式:不熟悉的A与熟悉的B相似,既然B有X特征,那么A也很可能有X特征。

在这个公式中,熟悉与不熟悉,这是因人而异的。也许一个经常吃火龙果但从未见过苹果的人,会试着削掉苹果厚厚的外皮,但直到下刀后才发现,苹果皮只是外面薄薄一层而已。削得太厚非常浪费。

最近买了个智能手环,我简单看了看说明书,就觉得这个东西是BB机+计步器+心率检测器的组合体。不过,对于那些更年轻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会用BB机来理解智能手环。他们也许在博物馆中看到BB机时,会用现在的智能手环来理解当时的BB机是什么东西。

举个“炒股”的例子。一提到“炒股”,你会想到什么?你会用什么你更熟悉的东西来理解“炒股”?

有人是用赌博来理解炒股,或者说,用掷骰子来理解炒股。点数大就赢钱,点数小就亏钱。

有些人也是用赌博来理解炒股。不过不是掷骰子这种赌博,而是打扑克牌这种赌博。自己技术和运气比对手高,就能赢钱,否则就会亏钱。

我小时候是用炒卤豆腐干来理解炒股。当然,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误解。年幼的我还不理解股票是什么东西,只是以为它接在“炒”字后面,那一定是一种菜。而炒卤豆腐干就是我经常吃的菜,对它我非常熟悉。

不同人用以理解炒股这件新事物时所运用的旧事物是不同的。如此一来,有的人会忧心忡忡地去炒股,而有的人则会兴高采烈地去炒股,有的人则在得知股票并不是类似卤豆腐干的菜品后,顿时失去了对股票的兴趣,不会去炒股。

再举个“知识”的例子。一提到“知识”,你会想到什么呢?

很多人想到的是小学课本,是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等科目的教材,还有无数的练习册和考试题,以及凶巴巴的老师,向自己炫耀考试成绩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想到的主要是各种有趣的彩图百科全书,有些还是标注了拼音的版本。后来喜欢玩电脑游戏后,游戏攻略就成了“知识”的代名词。学习各种知识,就像是参考各种游戏攻略一样,能帮我更高效率地刷副本,攒装备。

对待“知识”的不同隐喻式理解,使人对知识持有不同的外显态度。有人害怕新知识,一听说要学习新知识就感到焦虑不安。有人则渴望新知识,不会放过任何能学到新东西的机会。

对待任何新鲜事物的隐喻性理解,往往隐藏在无意识的海平面一下。浅层水域因为透光,只要认真反思,哪怕没有学过专业心理学的人,也能意识到自己是在用什么熟悉的旧事物来理解不熟悉的新事物。但深层水域中的无意识隐喻,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打捞上岸了。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没有严重心理困扰的人来说,也不需要进行这种心理深海打捞工作。

最后,留一些有趣的思考题给大家。请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在大多数场合中,是如何用隐喻理解下列东西的?或者说,你用以理解下列东西的更熟悉的旧东西是什么?

1.国家。

2.爱情。

3.电脑。

4.互联网。

5.书本。

6.考试。

7.微信。

答题可以直接留言,我有空的话,可能会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