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路面及附属工程
1、路面 1.1 一般要求 1)隧道路面施工过程中,隧道内必须保持良好通风,并设置满足施工需要的照明系统。应选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动力机械,汽油动力机械不宜进洞。 2)隧道水泥路面施工应由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配套机械设备,形成流水线作业。 3)混凝土路面正式施工前,应铺筑混凝土试验段以确定施工工艺参数,试验段长度宜为150~200m。水泥混凝土路面侧模必须采用新的槽钢进行施工。 4)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要求,在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推广使用滑模摊铺工艺,对长大隧道和总长超过3000m的隧道群必须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 5)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连续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应使已铺设路面地段的修整、防护、养生等作业,得以正常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 1.2施工工序(图1) 1.3 施工要点 1)基底处理 (1)路面施工前对底板进行几何尺寸、高程、纵横向坡度全面检查。 (2)表面冲洗干净、不积水、排水系统良好。 (3)对产生纵、横向断裂、挤碎、隆起、碾坏或大面积高程偏高而影响路面厚度的部位,进行挖除;局部小面积高程偏高影响路面厚度时,凿除处理,确保面板厚度。 2)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划线标示模板安装位置,模板底有空隙的用砂浆补平;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接头连接紧密;模板侧面每米应埋设1处地锚牢固支撑,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能经受冲击和振动。 (2)模板安装完毕,应对立模的平面位置、高程、横坡、相邻板高差、顶面接茬平整度等安装精确度进行全面检查。 (3)禁止在基层上挖槽,嵌入安装模板,模板接头和拉杆插入孔用塑料薄膜等密封,以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表面应涂隔离剂。 
3)混凝土摊铺 (1)混凝土摊铺前,基层表面用高压风将杂物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 (2)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数据准确控制摊铺厚度和行车速度。布料车辆必须由专人指挥。 4)混凝土振捣 (1)插入式振捣棒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得大于500mm,振捣时间宜为15~30s,避免触及模板和钢筋。 (2)振捣作业缓慢匀速,保证拌合物表面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3)摊铺机作业时,不密实地段辅以平面振捣器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5)整平 (1)利用三辊轴进行提浆和整平,及时专人处理轴前料位的高低情况,避免出现轴下间隙,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 (2)采用横向通长的铝合金刮尺往返进行精确刮平,使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应进行清边整缝,清除黏浆,修补缺边、掉角。 (3)混凝土表面采用二次收浆工艺,第一次用直尺刮平后,待其表面泌水完毕后及时进行精平,以保证路面表面平整度。 6)刻纹 混凝土表面有沥青面层的进行机械凿毛,无沥青面层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机械刻纹。刻槽深度应为2~4mm,宽度3~5mm,槽间距15~25mm。凿毛、刻纹后随即将路面冲洗干净,并恢复路面的养生。 7)接缝 (1)纵缝 ①对于前一幅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跑模、错台,必须通过拉直线切割处理;对模板底部漏浆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处理。 ②侧边拉杆位置准确,对于变形拉杆扳直校正,如有松脱或漏插,应钻孔重新植入。 (2)横向缩缝 ①路面横向缩缝均应采用切缝法施工。有传力杆缩缝的切缝深度应为1/3~1/4板厚,最浅不得小于70mm;无传力杆缩缝的切缝深度为1/4~1/5板厚,最浅不得小于60mm。 ②缩缝传力杆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混凝土摊铺前应准确放样,并用钢钎锚固。混凝土摊铺时用振捣棒先振实传力杆下面的混凝土,再摊铺上层混凝土。传力杆无防黏涂层一侧应焊接。 (3)横向施工缝 混凝土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与胀缝或缩缝重合。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施工缝传力杆施工方法同缩缝传力杆。在胀缝处其构造与缩缝相同。 (4)胀缝设置 ①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设置胀缝, ②胀缝应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用振捣棒振实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后再摊铺。 ③在混凝土终凝前,剔除胀缝板上部混凝土,嵌入(20~25)mm×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路面板宽度。 (5)灌缝 ①混凝土养生结束后,应及时灌缝。 ②清除接缝中的杂物、尘土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 ③填缝料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并连续贯通。 8)养生 在混凝土路面表面具有一定强度后立即覆盖透水土工布、保湿养生,高温天气养生不宜少于14d,低温天气养生不宜少于21d。养生期间,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 2、各类洞室和横通道 2.1各类洞室和横通道不得在衬砌断面变化及各种衬砌接缝处设置。 2.2各类洞室、横通道与正洞连接地段的开挖,应在正洞掘进至其位置时,将该处一次开挖成形并按设计支护。 2.3各类洞室和横通道的永久性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一次同时完成,与正洞连接的折角处,防水层应平顺铺设,不得出现空白。 2.4设备洞、横通道、预留洞室等二次衬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衬砌中的预埋管件、预留孔、槽的位置准确,预埋管件必须经过防腐和防锈处理,设备洞、横通道与正洞的钢筋应连接牢固。 2)检查各种附属设施之间、及其与排水系统之间位置是否合适,如有冲突,应上报监理工程师,会同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3)安装模板时应将预埋管件固定,各类孔、槽及边墙内的各类洞室位置准确。 4)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各类预埋管件、预留孔槽不产生位移。各类洞室、横通道与正洞的衬砌一次同时完成。 3、水沟、电缆槽 3.1水沟、电缆槽的开挖应与边墙基础开挖同时进行,禁止在边端浇筑后再爆破开挖。 3.2水沟可采用预制或现浇制作,边沟采用预制安装时,应保证边沟与相邻路面接缝平整。 3.3水沟应与衬砌排水、路面排水的管路连通,封闭严密,保持顺畅。 3.4电缆槽壁中的预留管件、预留孔等定位准确,与边墙应连接牢固,必要时加设短钢筋。 3.5电缆槽盖板应平顺、整齐、无翘曲;盖板铺设应平稳,盖板两端与沟壁的缝隙应用砂浆填平,不得晃动或吊空;盖板规格应统一,便于维护和调换。 3.6电缆槽侧墙施工前应凿毛,并配置连接钢筋和水平钢筋。 3.7电缆沟靠路面一侧应滞后路面施工,以免影响路面机械摊铺。 4、隧道内装饰 4.1装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安全、经济、适用原则。 4.2隧道边墙部分(距检修道3.0m范围内)采用白色环保防火涂料,拱部采用深色防火涂料,耐火极限时间大于1.5h,墙高2m以下装饰料反射率≥0.7。 4.3采用厚性涂料,能够满足修饰隧道内壁的作用。 4.4与衬砌的粘结强度大于0.15Mpa,并要求在长期潮湿状态下不脱落。 4.5涂料可采用喷涂或粉刷,保证色调均匀,不得出现色斑和杂色。 5、蓄水池 5.1蓄水池应在地基坚固处设置,混凝土浇筑应做到振捣密实、表面光洁,无渗漏。 5.2蓄水池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应进行闭水试验。 5.3设置避雷设备时,应进行接地电阻试验,其冲击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5.4蓄水池应有冬季保温防冻措施,确保池内不结冰。 6、预埋件 6.1通风机底盘与机座相连的地脚螺栓,应按设计要求的风机底盘螺栓孔布置预留灌注孔眼。螺栓埋设时,灌浆应密实,螺栓应与机座面垂直。 6.2水泵基础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水泵地脚螺栓或预留孔位。 6.3安装工程所用各种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锈蚀处理。 6.4预埋钢管管口应打磨平整,管内穿5号铁丝,并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检查、试通。 7、质量要求 7.1隧道路面实测项目及外观鉴定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路面的相关要求执行。 7.2隧道排水沟、电缆沟、蓄水池实测项目及外观鉴定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排水工程的相关要求执行。 7.3设备洞、横通道及预留洞室实测项目及外观鉴定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隧道工程的相关要求执行。 7.4 预埋件应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来源:道路施工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